簪缨问鼎_作者:捂脸大笑(766)

  “不错。不管来年天气如何,水利要走在前面。若是能造出一个郑国渠似的工程,并州也不至于受旱涝所害。”梁峰道。

  郑国渠引泾水入洛水,开凿之后,灌溉了关中四万余顷良田,使得秦国有了出兵六国,一统天下的底气。这样能造福一方,流传百代的水利工程,谁不想要呢?

  而并州也是个水利资源极为发达的州郡。每遇汾水暴涨,两岸百姓都苦不堪言。晋阳地处太原盆地,在后世可是首屈一指的粮食产地。现在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必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若是能好好治理,化患为益,才是长远之策。

  张宾应道:“太原怕是没有郑国渠那样的地利,治水更是不可一蹴而就。臣这便与祖参军相商,看看能不能拿出个方案。”

  他手下有不少绘制地图的校官,若是修渠,也少不了测绘一项。

  梁峰点了点头,天象可不是人力能够控制的,唯有早作打算。只盼风调雨顺的时间,能再久一些,为他争取更多时间吧。

  第327章 冬狩

  天一日一日冷了下来。冬至之后,万物蛰伏, 田里的农耕渐渐停息, 经商的旅队愈发稀少, 就连官吏们也要封卷理书,准备迎接其后腊月和新春到来。

  然而晋阳的近郊, 却不平静。

  天刚蒙蒙亮,山谷中便出现了一队兵马。兵阵林立,星旗电戟, 让人不可逼视。

  今日, 是梁郡公首次举行冬狩的日子。非但上党三军, 就连晋阳兵马也精锐尽出,想要一争锋锐。

  立于不远处的小丘上, 看着下面坚甲利刃, 旌旗林立的大军, 梁峰微微颔首。阅兵, 是检验手下兵士的最好办法。不过今秋赶上了先帝驾崩,又要操心制科, 哪里有时间进行秋阅?因此原本的阅兵仪式, 就推迟了冬日, 以田猎之名展开。

  周礼中, 天子、诸侯四时田猎, 分别称作春搜、夏苗、秋狝、冬狩。这本就是宗庙祭祀,演练军阵的手段。但是这次的冬狩,意义可不止这么简单。

  “传令下去, 开始操演。”梁峰下领道。

  一声令下,身边的旗手立刻挥舞令旗,战鼓响起。那不是助阵的鼓乐,鼓点隆隆,响彻四野,下面的大军,也随着沉重鼓声挪动起来。列在前排的兵士举起了手中木盾,半人高的盾牌遮蔽了一切可能窥探的视线,随后,“嗡”的一声,瘆人闷响撕裂朔风。木盾之后,上千箭弩蜂拥而出!

  动作太快,没人看得清下方的兵士是如何举弩,如何听令。一眨眼的功夫,面前假想的敌阵已经扎满了箭羽。然而箭阵并未停歇,第二轮、第三轮……连续五轮齐射,面前三百步内,再也寻不到立锥之地。

  若是阵前,站着敌人呢?

  没人来得及思考这个问题,箭弩消失了,明晃晃的槍尖,出现在阵中。

  “杀!杀!杀!”

  带着血腥和威慑的呼喝,整齐划一,惊得山林之中群鸟腾起。军阵开始前进了,一步一步,随着咚咚鼓响,分毫不乱。这可不是一个阵,而是三阵齐进,如此规模,还能保持阵型,着实让人惊叹。

  然而威逼并未结束,当步卒前行时,一支骑队从侧翼疾驰而出。千百匹战马,蹄声如雷,动作却轻盈异常,犹若农人挥起的镰刀,角度微斜,刺入敌阵。马槊翻飞,长刀劈砍,只是须臾,敌阵就清扫一空。

  这可不是平常的校阅,没有那么多眼花缭乱,假模假式的拼杀。但是短短数息,阵势三变,强悍到面对任何敌人,都不会落于下风。如此真刀实枪的操演,才更能显出此军雄壮。

  梁峰座下,起了一片涟漪。此次冬狩,文武尽出。其中士族占了大半。又有多少人,是第一次见识梁府三军的兵势呢?

  已经有人开口赞道:“有此精锐,当真无坚不摧。郡公麾下兵强马壮,乃并州之幸也!”

  这话只是起了头,称颂之声就嗡嗡响起。梁峰并不需要更多的歌功颂德,这些声音背后的敬畏,才是他想要的。

  加封上党郡公后,不知多少高门士族来到并州相投。这些人中,可不乏投机分子。梁峰深知,对于不少人而言,他手中的兵力远比郡公这个称谓更值得尊敬。既然如此,就要找机会亮一亮拳头。故而,才会用冬狩替代原本的腊猎。乱世之中,武力永远都是值得依仗的靠山,越是强硬,又是让人安心。

  微微一笑,梁峰:“操演罢了。今日围猎,还当试试诸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