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_作者:捂脸大笑(815)

  而若是司马睿无法动手,真的动念迁都。那么天子回到洛阳之后,权柄也会向自己这个三州大都督滑落。届时挟天子的,就不是司马睿,而是自己了。

  这一招,不论如何用,都会把他推向另一个位置。不显山不露水,但是行之有效。然而不报而为,难道他就不怕自己心生忌惮吗?这可是触到了不应触的禁区!

  面对那逼迫人心的审视,张宾仍旧面色不改:“北地已安,伪汉癣疥,不足为虑。朝廷定会生出重掌各州的心思。若是拖得久了,少不得也要削藩揽权。届时主公就要陷入被动。而今日,大胜匈奴,立马幽州,人心所向,正是主公声名最盛之时。万事俱备,只差‘名正言顺’四字!”

  什么是名正言顺?司马炎的子嗣尽数死光,远到不知多远的宗室司马睿,篡夺帝位。虽然都姓司马,但是血统有别,就不是正朔!况且他还一意偏安江东,这样的国朝,还算存续吗?

  一旦司马睿撕掉了脸面,就给他制造了最好的借口。晋国已亡,是新朝顺应天命,接掌天下的时候了。

  虽然跟魏晋以来的禅让制不同,但是汉代秦,不也是天命所归吗?这样的举动,反而比胁迫幼帝,伺机篡权来得光明正大。

  一个能把他推上九五之位的绝妙机会。

  他要更进一步吗?

  梁峰无法作答。

  张宾却没有退让:“我知主公意不在争权,但是大势所趋,若不顺势,反遭其害!哪怕为了万千生民,主公也不该再犹豫了!”

  梁峰沉默片刻:“若是司马睿不反呢?”

  万一司马睿隐忍不发,或是朝中有变呢?

  “臣甘受责罚!”张宾跪在了梁峰面前,稽首而拜。

  这一刻,梁峰也为之哑然。劝进,可不是轻松的事情。尤其是这样黄袍加身的劝进法。张宾又岂会不知自己此举的危险?但是他依旧做了。坦荡无比。执掌司兵和信陵两个极为重要的部门,但是张宾从未谋私,亦不贪财,连门客都寥寥无几。这是纯臣,也是孤臣。也许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辅佐明主,平定天下。

  而自己,就是他一心一意辅佐之人。

  我能成为一个明君吗?

  攥紧了膝头,梁峰轻轻呼出了憋在胸中的郁气。

  两个月后,扬州传来消息,天子有恙。

  第352章 僭位

  天子本就年幼,如今卧病在床, 那些想要迁都的公卿, 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巴。千里行船跋涉, 岂是玩笑?若是天子命丧迁都途中,谁又能担得起责任?

  不过不提迁都, 却也有旁的事情需要筹备。当初先帝病故太过突然,未设遗诏,闹得寿春大乱, 死了不少朝臣。现在小皇帝又生起了病, 总要先立皇嗣, 以备不测。

  未满十岁的娃娃,定然是生不出皇子的。那么宗亲呢?直到此刻, 众臣才发现武帝一脉, 早已凋零的不成模样。匈奴杀过一波, 王弥杀过一波, 石勒又放手把兖州、豫州犁了一遍。最后那几个血裔,也因四个行台并立, 被屠了个干净。莫说孙辈, 就是连曾孙都不易找了。

  那么武帝的兄弟呢?是否有子嗣可以继承皇位?虽然因北地沦亡, 这几脉也死了不少, 但是想找总还是能找到的。

  然而真正提及此事的, 朝中没有一个。能在朝堂立足的,哪个不是百里挑一的人精?如今执掌大权的,乃是琅琊王司马睿。只要他不开口, 谁敢上前找不痛快?那么琅琊王会开口吗?不问自知。

  在这诡谲的沉默中,琅琊王府中僚属开始了动作。

  “并州还未表态吗?”司马睿语气不善。眼看大位就在眼前,他也忍不住烦躁起来。

  王导如今多方勾连,莫说江东大族,就是远在辽东的平州刺史崔毖,也密信表示支持司马睿继位。然而平州事小,并州事大。上党郡公梁丰的态度,远比一干人等都要重要。可是此刻,对方却耍起了花槍,一直未曾给出明信。哪怕司马睿许以幽州,并暗示可封他为王,依旧未曾得到想要的答案。

  “梁公口称尊正朔,恐非善意。”王导沉声道。

  正朔?司马睿这个武帝从子,宣帝曾孙,算得上正朔吗?

  “这贼子,果真居心叵测!”司马睿简直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当年并州遵奉扬州行台,他还给梁丰加官进爵。原来当时的举动不过是暗藏祸心!若是梁丰不支持他称帝,整个北地,恐怕都要与他反目。这可是要命的事情!

  “大王根基在扬州,根本无需在意北地。”王导劝道,“当务之急,还是先登帝位,随后徐徐整治豫兖,再图司并。况且还有幽州段氏,平州崔毖,若是加上慕容、宇文、拓跋这些鲜卑胡种,未必不能搅乱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