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权臣_作者:长乐思央(85)

  有人嘀咕了一声:“这群暴民倒知道书金贵,不能乱来。”

  魏宁没吭声,他上前去,随便翻了一些,就隐隐觉得有些头疼。

  根据益州那边递来的折子,青州刺史被杀,死的也不只是他一个,那些为刺史为虎作伥的,有些或许无奈为之,有些或许不知情,都被失去理智的暴民一起杀死,尸体被湍急的洪水冲走。

  那些积压在尚书省的折子,虽然艰难,可都是魏宁熟悉的东西,处理起来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但这青州刺史府的东西,都放的乱七八糟的,毫无章法。只死了青州刺史一个也好,偏偏那些暴民把那些辅佐的文官也杀了。

  能够找到的知情人,也就是几个当时没等官老爷发话,就去洪水中救人的衙役。这些也都是些普通人,父母妻儿都在这青城,按照青城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根子还没坏,惦记着父母妻儿,乡里乡亲。

  一些只会干蛮力的衙役能有什么用,想都不用想,一问也是三不知,只能在这几日帮着他们的人做些施粥的差事,干干苦力,别的什么也问不出来。

  “那些打捞上来的尸体,没人来认领?”

  小童摇摇头:“没人来,尸体都在水中泡涨得不成人样了,之前那些官员的亲人,也不知道在不在,就算在,估计也不敢来。”

  当初出了这种事情,便是再怎么心疼自己的儿子丈夫,那些老弱妇孺也不敢和狗官以及他的狗腿子们搅和在一起。

  难民那么多,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激愤的群众给弄死,没人想冒这个险。

  魏宁想了想,这事情也能理解:“除了那些官员的,其他人的也没人来吗?”

  那小童看了眼代王,又说:“我听他们说,这些百姓家中已经没了余钱,购不起棺材。”

  很多人的家都被冲垮了,活着的人还要过日子呢,总不能各个都去卖身葬父。就算他们肯卖,也得有富贵人家买啊。

  魏宁叹了口气:“既然如此,找些柴火,把那些尸体给烧了吧。”

  人话音刚落,周围的人便纷纷倒吸了一口冷气。

  代王没说话,但有其他官员质疑魏宁的决定:“便是没人来认领,也得入土为安才是,这里头好些都是无辜百姓,若是将人挫骨扬灰,怕是会激起民怨。”

  一具两具也就罢了,洪水过后那些尸体,少说也有几百上千具。

  有的已经被人捡走,自己挖了坑埋了,有的是一死死了全家,没有人给收尸体。

  发言的人,都看向温柔可亲的代王,希望他能出来说两句话。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代王确实站出来说话了。

  他看着魏宁,声音一惯的温柔可亲:“魏大人有何见解?”

  魏宁皱眉:“洪水都已经退了这么久,尸体都腐烂了,诸位大人若是想去埋,尽管去。”

  他们是站在外头议论的,徐元嘉正好进来拿些东西,听到议论的内容,又凑过来,对魏宁耳语了几句。

  魏宁接着说:“尸体腐烂之后,若是就地掩埋,容易污染水源,造成疫症,若不将其焚烧,尸毒污染了土地,这青州百姓便没了活路。”

  官员皆知晓,大旱之后伴着蝗灾,大水之后多发疫病,但鲜少有人知道,疫病是因何而起。

  那先前发话的官员还有些将信将疑:“这可是真的?”

  “徐广生的《广林游记》一书中曾有记载。”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医也站了出来:“老夫记得《茂林春》中,也曾提到过,大水之后,多发疫病,皆是由百姓食不洁之水引起。”

  达官贵人们喝的都是柴火烧过的水,但寻常百姓家,哪里来的那么多柴火。

  没有水喝,他们便去用瓦罐接天上的雨水,瞅着哪里的雨水干净,直接取了水洼中的水来喝。

  那官员便立马改了口:“那便按照魏大人所言,快些把那些尸体烧了。”

  谁都不想待在一座充满疫病的城池当中,特别是此行有五皇子这样的尊贵人物,若代王有了闪失,即便他们没倒在病魔之下,最后也没法平安回去。

  “百姓那边,也确实需要一个说法。”魏宁看向代王,“王爷是普济寺的弟子,对佛经了解甚为通透,还得劳烦王爷您为这些枉死的难民祈福,普度他们到西方极乐净土。”

  怎么说,代王也算半个和尚,念经超度这种事情,由他来做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