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重生之平生事_作者:越绫歌(139)

2018-11-22 越绫歌 民国

  “根据我手中掌握的信息,陆敬安其人异常果决,不像是如此简单就会退却的人。”沈择明沉吟道,“但是今天他又确实什么都未做。梁老,您说,他这是准备退一步,还是要着大力清扫昆明官场?”

  梁老摇摇头:“我与他接触不多,自然不比你了解的深刻,你认为他会怎样去做?”

  沈择明道:“陆敬安很可能会以这次袭击为由,引出我擅自扣下日寇情报,然后牵扯出咱们的利益关系,最后利用他手中的权利,以及昆明军管这个事儿,清扫昆明官场。”

  “我倒是不这么认为。”让人换了张唱片,梁老悠悠地打着拍子听戏。

  沈择明一怔,随即道:“请梁老示下。”

  梁老看了他一眼,然后慢腾腾地说道:“陆敬安毕竟是个军人,军人不干政是他们立足之根本,即便陈先生,有如今之权柄,也不过是因为国家危难,军权势大,他手中的权利才压过政权,站上了高位。这种情况下,一旦战事结束国家和平,军权自然会逐渐式微,这是咱们国家几千年来的经验。”

  喝口茶,沈择明动了动嘴还是没说话,梁老笑了笑:“军人干政是个禁忌,说句不敬的话,委员长走了这条路后,难道就真的放心他手里那些为党国尽忠的悍将?”

  沈择明一惊:“您是说——”

  “陆敬安是个典型的军人,我虽对他了解不多,也是听说过他的一些事的。听闻他从不干涉政治,这无论是他的军人原则也好,或者是他有意避嫌也罢。至少这一点能够为我们所用,如若他不想破坏掉自己以往建立的形象,就绝不会为这些事伸手昆明政府。”

  沈择明皱眉:“可是,如今昆明实行了军管,这……”

  “军管又如何,为了以后的仕途着想,陆敬安必不会惹委员长怀疑。”梁老很有信心,“他不是胡寿山,虽得委员长器重信任,身上却未有胡司令那般的宠信,做事不免要瞻前顾后一番,他如今做到集团军司令,又是中将军衔,在黄埔一干人中,也算是胡寿山下数得上名号的,更何况,陆敬安在黄埔一期中是数得着得年纪小,这点就占着优势,只要他在昆明做的好,晋升绝对容易,说不定能成为黄埔系里第二个挂上三颗将星的人呢!”

  第一个挂上三颗将星的,自然是黄埔系里的第一人胡寿山,这是在他担任战区司令时得到的晋升,陆军二级上将。胡寿山升职的速度可谓前无古人。

  想当年黄埔毕业时,包括陆艺华在内,不少人的军衔都比胡寿山要高得多,胡寿山更是在杜聿明手下做过副职。只是谁也没想到,杜聿明只是回去休了个假,胡寿山就走到了他前头,接下来更是仕途顺遂,一路安平地再未被超越过。

  不过,在众人眼红胡寿山时,也有不少眼睛较亮的人看出,即便陆艺华的晋升速度不是最快,但他却是唯一一个在二十多岁就挂上将星的军官;在那位委员长那里,宠信上他不如胡寿山,器重方面却并不见少。只是这些也都是心中想想就算了,陆艺华本人无心拉帮结派,他们也就没有送上门被人嫌弃的道理。

  但是,即便如此,又有谁是真的不在乎自身的仕途?

  在梁老心中,陆艺华是个值得尊敬的军人,却也仅仅是个军人,是军人就忘不了尽忠报国,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性。像陆艺华,如果他够聪明,就不会只因为昆明的事就引起重庆不满,进而断送仕途。像陆艺华这样的人,既然要尽忠报国,最好的途径自然是要有个好职位。

  若是陆艺华明白他这么想,估计会笑出来。

  自从升了陆军中将,他可再没有往上升得意思了,前世时直到最后担任剿共总司令,他的军衔才升了一步。就这,他当时都已经受宠若惊了。

  想想也是,直到他死,黄埔系中得了三颗将星的,也只有他和胡寿山两人。

  这一世,他既没有了参与内战的想法和劲头儿,那就不会再去想什么上将的军衔,反正那位校长绝不会在这种时候发作他,他也就乐得自由点儿,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就成。

  至于以后的仕途,他真没打算再往上升了。

  洗漱完毕,又让人煮了姜汤来喝了,陆艺华靠在床头想事情,巧合的是他想的也是插手昆明政务后,重庆那里有可能做出的反应。

  想着想着,陆艺华觉得对他没什么影响,他第一不打算升职了,第二也没想着抓权不松。这权利最后既然还要归还昆明政府,他也就没必要顾虑那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