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泗淇笑道:“如果这上面说的属实,这个陆艺华倒是值得争取。”
“甘政委说的不错,中央之前也有过这种想法,只是碍于陆艺华家世觉得他又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看这次行事,倒是刚硬了不少嘛!”另一个人说。
陈赓想了想,还是摇头:“我还是觉得不太可能。”
甘泗淇不太明白:“这怎么说?”
屋里的其他人也看向他,陈赓叹口气:“你们都知道,敬安与我是同学,他如何想我非常清楚。当年我与剑魂就曾劝过他入我党,但敬安很坚定,完全不为所动,因此剑魂还与他闹了矛盾,直到现在两人关系都不好。”
甘泗淇皱眉道:“陆艺华如今是集团军司令,手握重兵不说,看形势他这个集团军还有扩编的架势,如果能把他争取过来,对我党来说可算是喜事。更何况,我看他也不一定就看得惯国民党的作风,怎么就因为这个原因就没有希望争取了?”
“不止是这个,敬安对我党持有同情,但他却不认同我们。与此同时,他之前做那些事太过了,手里的都是我们兄弟的血,连瞿老都死在他手里。”说到这里,陈赓顿了顿,“你们想,如果他来我们这边,他能不考虑后路?他能相信我们会将之前的事情一笔勾销吗?”
众人无话可所,方才他们的想法太乐观,忽略了这个事情。
陆艺华虽然对共产党持同情态度,有些事上也曾有所照顾,比如说军械装备等方面,但他做的那些事又真不是一句话能够抵消的。
在共产党中,无论上下,他们佩服陆艺华在抗战战场上战绩的同时,也在痛恨着这个人。
屋子内气氛一时停滞,甘泗淇突然想到一个人,眼睛一亮,马上问道:“我听说你这里来了一个高学历的新兵,名字叫做赵……”甘泗淇一时想不起来。
“赵睿!”陈赓接下去,“他学历高,我安排他做事去了,现在找他有事?”
“是,就是他。”甘泗淇一拍手道,“他来之前不是这个陆敬安身边的机要秘书嘛,咱们不如让他过来一趟?他在陆敬安身旁做事,恐怕比你这个分别了十几年的老同学更要了解他,说不定会有办法呢?”
陈赓沉思了一下,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就点头同意了。
叫来警卫员吩咐了两家,他又道:“让赵睿先把手上的工作放下,现在就过来一趟。”
第64章 惠通桥之战一
时间如流水,在陆艺华大力整顿昆明官场时,缅甸境内的战况愈来愈激烈。
与陆艺华之前所料相似,日军入缅后,驻扎于仰光的英军迅速败退。随后,中国入缅远征军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战场的胜利,但由于驻缅英军怯战,以及中、英、美三方统帅间重重矛盾导致的指挥失误,中英盟军在缅甸战场上逐渐显露出难以挽回的颓势。
四月末,远征军入缅部队终至败绩,全线撤退。
这一天是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九,作为入缅军后方主要基地之一的腊戍被日军占领,存放在腊戍的大量物资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其实在腊戍开战之前,重庆政府就已然下令转移物资,但需要转移的东西实在太多,交通不便之下,直到腊戍被破,还有不少粮食军械未来得及转移。
“入缅军各种车辆器材、伤病官兵等都在紧急转运,滇缅路线上的腊戍、龙陵和芒市等地的物资也已经开始运了。”报告完消息,梁小风合上手里的文件夹。
陆艺华放下笔,捏了捏眼角,问道:“人呢?应该会有不少人逃回国内吧?”
“是有不少人趁机会往国内跑,这些人多时缅甸侨胞正,还有不少是去缅甸经商的,这一次正好遇上了战争。不过,他们的情况不大好,乘车步行的都有。”梁小风道,“只是这样一来,因为沿途步行的人太多,还有强行拦车的,车辆行进速度就很慢,堵得非常严重,通常堵上一个小时左右才能正常通车。”
这时,办公室门响了两声。
“进来。”
一身笔挺的军装稍显凌乱,刘晟拿着资料急步走进来,朝一旁站着的梁小风点点头,刘晟将资料放在陆艺华面前:“敬安,最新消息,第二〇〇师北移途中遭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将军殉国。”
陆艺华大惊,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