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本要凉[重生]_作者:月无弦(29)

  吏部尚书杨涵松一脸的惊吓过度:“庆王一心只钻研经商敛财,国难当头,他却还藏在府里数银票。珉王体弱,只喜音律不问朝政。殿下,这两位都不是能托付江山之人啊!”

  我想也是。要不是我的哥哥们太不像样了,我爹也不会把国家传给我。于是我又拍着胸脯表态:“你们放心。无论如何我会让丞相安全回来的。我留个禅位的密旨给他。”

  群臣们顿时跪倒一片,大脑袋咣咣怼地。杨涵松抱着我的腿大喊:“殿下!您这密旨下了,您就真回不来了!我若是钟伯琛,肯定在路上就给您咔嚓了!”

  好吧。看来诸位对钟伯琛的腹黑程度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不过你们不了解的是,他对我可白着呢。

  我们这‘敢死队’到底义无反顾地上了路。众臣们向我挥泪依别,搞得我好像真要凉了似的。

  没曾想我这乌鸦嘴再度灵验。我们还没走到边关,就被截胡在了路上。前边是边关叛军,后头是我那逃了一半又接了消息扭头回来打我的二哥。我们这一小票人苟进了一个小镇子里。在一四面漏风的屋子里头,我正琢磨着怎么把钟伯琛给送出去,而钟伯琛却大半夜得玩了个失踪,在刀光剑影之下带来一人。

  第11章 【阳谋】

  我揪着‘失而复得’的钟老哥不敢撒手,生怕这家伙趁着月黑风高再跑没影了。我瞅向他带回来的那个人,满心诧异。那人是个干瘦的小老头,白发苍苍,弓着背迎着冷风一阵咳嗽。

  “老臣...见过黎王殿下...”老人家给我行了个大礼。我连忙把他搀了起来,扶到一边坐下。

  “殿下。这位是刘阁老。三年前已告老还乡。”钟伯琛不温不火地介绍着。

  “老臣...想问殿下几个问题...”刘阁老枯瘦如柴的双手直哆嗦,我慌忙将身上的大氅解了下来披在他身上:“老人家有话便说吧。”

  “殿下打算如何处置叛军?”刘阁老又是一阵低咳,脸色也十分不好。

  我叫来上官夏去熬些驱寒的药汤子,然后抱着钟伯琛递给我的暖炉思索了一阵子后回答道:“其实哪儿有什么叛军。他们去投靠的是另一个皇子,又不是突厥。崇王也好,顺王也好,到底都是我们岑家的人。朝不改姓,何来反叛一说?”

  刘阁老听着我这很匪夷所思的言论,浑浊的双眸里竟有了些光亮:“那殿下此行又是为何而来?”

  “赔罪。”我指了指角落处灰头土脸的六弟:“那是瑾王。他是我六弟,办了不该办的事。我带他来赔礼道歉了。”

  我六弟正在啃地瓜。听我这么一说,噎了一下,连忙扭过头去喝水往下咽。

  刘阁老看着我那跟逃荒难民一样的六弟叹息一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瑾王殿下其实也没什么过错...”

  “没有君。他不是皇帝,我也不是。”我打断了刘阁老的话,往眼前的篝火盆里扔了段木炭:"君,已经入土为安了。我们这些做儿子的,没上过战场,没冲锋陷阵,更没有为了国家死而后已。无功之人将欲加之罪压在了功臣们的身上。实在令人不齿。"

  刘阁老又愣了一下,似是陷入回忆一般怅然地说道:“殿下长大了...您离国那天,老臣远远地看了您一眼。只记得您瘦瘦小小的,背了个蓝布的小包裹就走了...您好像还回头看了一眼,只是不知在找谁...”

  这我记得。我在找我母后。可惜我母后的黄梅戏没听完。

  刘阁老又提起了我的伤心事。我鼻子一酸,连忙把话题叉开:“我到底欠缺了很多。其实这一路上我在想,我大哥其实很适合当皇帝。”

  “殿下。慎言。”钟伯琛不知打哪儿又弄了件大氅裹在我身上。

  我知道钟老哥偏向我。但是我得实话实说。我看着啪啪窜火星的炭盆苦笑:“大哥文韬武略。我不如他。这么些皇子里头,他也是唯一一位能拿得出像样的建树的人。但是现在说这些也晚了。朝中大臣们选择了我,我就得替他们负责。我不可能把我大哥请回来,断送了他们的性命。如今大哥的兵受了委屈,不打算跟着我混了,其实没有任何的过错。只是我不能轻易地放他们走。”

  刘阁老没说话,垂着头如同泛黄的老竹,喉咙里传出风过空腔般沉重的喘息声。我觉得他好像在担心什么,便把话又说得更明白了些:“我是这么想的。边关终究需要他们,咱赔不起这么些的兵。我们几个兄弟互相打成球,惊扰百姓无数,本就是大错。如今边关千疮百孔,外敌若趁机入侵,我这岑家的儿子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我得争取一下。到时候给他们磕头赔罪也行,被抽顿鞭子也行,负荆请罪也可以。只要他们还乐意去守边关。至于我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