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祎越听越觉得自惭形秽,到底重生的人是谁啊?!
还是这一位也是重生的?不过看颜律的模样,再想想此人上辈子让人望尘莫及的作为,只能叹道成功一定是有理由的,有些人生来就是让人连嫉妒都觉得卑微的存在。
就是俊祎这样对经济一知半解的重生人士也是知道国家大体的发展态势的,海城——国家的商业之都,和帝都并作国内两大巨头的所在,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国内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而93年这时候多少人的眼睛都黏在远在南方的深城上,却已经有人看到了海城的潜力。这样的人注定要站在世人的前端,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人说着就到了颜家,一路上云里雾里闷闷不乐的颜瑾这时候撒欢地冲到了家门,一边拍门一边叫道:“妈妈开门,妈妈开门!”
颜母闻声赶紧来开门,见了走在后头的大儿子牵着的俊祎,不由瞪了眼咋咋呼呼的小儿子,哪有丢开客人自己胡闹的道理?
她歉意地笑了笑,赶紧把人请进来。原本她的意思是要请梁老一家吃饭的,但打了电话都被推辞了,颜律便道如果要答谢,请梁老的外孙也是一样的,诚意到了就行。
拿了拖鞋,颜母看了眼大厅上摆着的供奉的灵牌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别怕啊,这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
她担心这么小的孩子会怕这些东西,照她的意思,请人家吃饭也该选出酒店有些排场,奈何这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铺张浪费倒显得做作了些。
俊祎笑着摇了摇头,反而让颜母带他拜谒了颜父的灵位还上了香。
颜父因为死于海难,到现在尸体也未曾找到,想来要找到的希望非常渺茫了。
想到这里,俊祎心里有些唏嘘,这世界上除了岁月可催人老,只这种无常的世事最催人老,好比颜律,又好比自己。
若不曾遭遇那些,何以一夜长大?
第5章 两厢
颜母的手艺很是不错。
她本就是家庭主妇,虽以前家里有帮佣做饭,但一来她自己喜欢,二来家人也喜欢她的手艺,所以三不五时也会亲自下厨,这手艺到底没有荒废。
见俊祎喜欢,也忍不住多劝了几句让他多吃些。
“谢谢伯母,很好吃。”俊祎真心道了谢,长大之后他已很少吃这样的家常菜了,即便到酒店点些,也吃不出那种属于家的滋味来。
见孩子是真心感动,颜母看了眼自己的儿子,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她大概知道这孩子的处境的。母亲早逝,还有那么个后母,搞出私生子的父亲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想也知道这孩子在家里快活不了的。她从前听说了,也要惋惜上一阵的,更何况现在这个孩子还成了她颜家的大恩人!若不是这孩子,她的儿子们想必也要受很多苦。
这么一想,颜母对俊祎更怜爱起来。
饭后,颜母开始收拾,而颜瑾被打发去睡了午觉,没有午休习惯的俊祎则有颜律作陪。
两人复又说起颜家迁居海城的事情。93年的春节邓主席与上海各界同贺度过,这样的事情说不得就是国家之后将重点发展上海的先兆了,当年的深城不正也是这样从一个渔村变作如今的模样吗?
那位睿智的领导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怎样的惊喜,是无法预估的。
颜律又一一分析了上海从地理人文各个方面而言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劣之处,曾经拥有中国最多租界的直辖市,自然有它的底蕴在。
说了一阵,直让俊祎崇拜起来!
颜律有些好笑地看着孩子眼睛都好似冒出星星一样地仰视着自己,说不得心里有些怪异的自得。
这种自得和被自家弟弟崇拜的感觉完全不同,仿佛是来自一个同龄人的崇拜一样。
不知为什么,这个孩子给他的感觉完全不像一个十岁的孩子。平常孩子十岁是什么样的,单看自己弟弟如今十一岁家逢巨变还因为被保护得太好而懵懂无知的样子就知道了。
——这个孩子很特别,颜律这样想到。
**
颜家果然在几天之后举家搬离了帝都。
很多人对于‘梁家将颜家赶尽杀绝’的手段很是唏嘘,就连宋老这样的人都只道老狐狸越老心越狠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手来得巧。
不过当多年后,曾经四处央求他们伸出援手的年轻人在商界大展头角,创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时,他们已不是一个扼腕能形容他们那时的悔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