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护好瓜地,打跑外人与兽类,这是他们刀岭村发家致富的路。
有些人在门前吃瓜时,看见里正背着手,笑容满面的从瓜地回来,手上还拿着一叠白纸,上面写着一条条看不懂的条文。
“里正叔,怎么这么高兴?”
“成了啊!”
“什么成了?”
“以后刀岭村,就是盛罗县寒瓜种植基地了!”里正故作平淡,这个词还是听商队的领头人说的,听上去就显得他们刀岭村特别有技术。
“真的?!那太好了。”
“行了,柱子,你去通知大家,今晚来我家,商量一下沙田的留种范围和每家人领取的瓜种。这瓜好吃,种子也不便宜,因此这件事必须当家人到场,知道了吗?”
“是,我这就去!”
里正慢慢往回走,嘴里哼着不清楚的调子,心里却恨不得跑到邻村去炫耀。
你看看你们村,还来我们村偷瓜!等我们都种上瓜,有了钱,羡慕死你们。
……
白数和林夜直接坐车回去了,宁淮和叶无幽等人在长湖巷口下了车,双方告别。
留守的宁成迎出来,顺便带给了宁淮一个消息,李家派人送了请帖来,是李家酒楼十周年庆典的入场券。地点就在云州港李家酒楼,时间是半月后。
与请帖一起的,是李父留给宁淮的信。
信上说,李父把火锅方子拿回去后,他大侄子就对火锅做了推广,所有他大侄子名下能指挥动的分店,都上了新,因此在目前这一年中暂时占了上风。
不过拿出来的都是普通方子,店庆上,才会逐渐推出贵宾火锅。而且借由火锅,李家年轻的主事人手下的几位大厨,还研究出了新菜式。
店庆上,持有二三楼请帖的人,可携带一二人,免费品尝。大堂中的客人,也一律七折优惠。因此李父送了一张给宁淮,让他去云州港玩玩,顺便看看热闹。
宁淮将这事与家里人都说了后,春梅才想起了一事。
春梅说:“少爷,您出门远游,齐叔家的侄孙已经出生了,还有五天就是满月酒。我们急急忙忙回来,差点忘了。”
宁淮也是有些愧疚:“那明天收拾收拾,我们一家人去云州港。”
叶无幽看了他一眼,说:“可以住林夜家。别人家不方便。”
宁成说:“少爷,我和春梅落脚的地方,的确小了些。齐叔家有孩子,也更是不方便。不过……叶公子说的朋友家,不熟,也不太合适,要不……”住客栈。
叶无幽:“合适。”他看向宁淮。
宁淮说:“好,听你的。”
春梅瞥了一眼宁成,又看了看自家少爷,心底叹气。
为了避免宁淮反悔,也为了避免春梅在她家少爷耳边劝来劝去,叶无幽直接让佘三跑了一趟梨坊,告知了白数这件事。
白数回的消息中称,两家人正好一起走,他已经顺便写信回去让干儿子收拾客房了。
叶无幽从佘三手中接过信,看到最后一句,不知想到什么,嘴角露出转瞬即逝的笑意。然后他把信纸收了收,塞进怀里,才去找宁淮说这事。
这一次出门,不是远行,也不是两位主子抛下家中仆人出去玩,仆人辛辛苦苦在家挣钱,而且正儿八经的全家去云州港游玩兼吃酒席。
白数和宁淮单方面定下了西瓜的生意后,林夜就把身手厉害的家仆借调去看西瓜地了,宁淮彻底放下心,收拾收拾准备去云州港。
盛罗县就是云州港下的县城,因此去云州港的路十分便捷,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花不了多久。仅仅船上半天功夫,宁淮就看见了云州港繁华忙碌的码头。
和很多古装电视剧中一样,各色人群在这里来来去去,许多小商小贩在路边吆喝,有些新奇食物的味道让宁淮都忍不住去买了尝尝鲜。
靠海的地方,各色海鲜是特色,很多上辈子见过的、没见过的,这里都有。
宁成提着行李,向宁淮介绍:“少爷,这里是小白河码头,就是云州港三大码头之一。我们的夜摊,就在不远处的河堤边。等我们开工后,少爷晚上就可以往这边来乘凉,指点一下春梅的手艺,看看我们的摊子。”虽然摊子目前歇业,但马上可以重新开张!
听宁成说起夜摊,春梅也是一副荣幸的某样,对于她来说,这可是她手艺的见证,也是少爷天赋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