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扔了妹妹的书后穿越了_作者:何书(677)

  周连义一番考量,爷爷虽然疼他,可在学业方面,和父亲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更加的严厉。

  当时冲动之下直接去和母亲说契兄弟的事情,其实这个时候说并不是良机,若是被爷爷知道,大概会非常生气,但是一想到半个月后,郑之南就要被带到姚家庄,周连义根本没办法考虑其他。

  所以现在周父跟周连义说了这件事后,周连义便没有什么怀疑的。

  不怀疑还有一层原因是他对父亲和母亲一直是信任有加的,在这件事之前,只要是答应他的事情,都会一一兑现。

  “好,明日就启程前往京城,只是之南哪里……”

  周父语气平稳地说:“我们会帮你把他安排妥当,等你会试传来好消息,没准我们还会差人将他也送到京城。”

  听到父亲的应承,周连义彻底松了口气。

  周连义是今秋参加的乡试,顺利考得秀才,这事儿村里都是知晓的,那天周家二老还在村里摆了宴席庆祝。

  现在周连义在村里走动,旁人见了,也得叫一声周秀才了,虽然他并不在意。

  同龄人也没有身份有别这样的念头,大多数还是嘻嘻哈哈的,不然郑裕也不敢对着周连义横眉冷眼,他也就敢背着郑娘子这么干。

  为了郑之南,周连义从书房里出来就开始收拾东西。

  他原本是想去见一见郑之南,和郑之南说这件事,但周母特意交代书童去通知,让他专心整理书籍,免得让父亲看到,改了主意。

  周母周父两人唱双簧,就这么把周连义哄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马车,一共两辆马车,除了丫鬟外,十几个人跟着,浩浩荡荡的直接从老家出发,到了镇子上后又添加了一些用品衣物,还有管家早就准备好的箱笼。

  待周连义离开后,周母就直接将周连义的书童关进了柴房。

  第228章

  周母知道儿子认识了一个村里的孩子,似乎玩的还算可以, 但是一年她也就带孩子回来两次, 一次是夏天, 一次是冬天, 只不过一年见这两回而已,她怎么都没有想到,一年里就见这两回, 也能见出来祸事。

  儿子天资聪颖,若不是他们拘着,早就能考上秀才,只是不想他那么快获得殊荣, 骄傲自满,因此才让他今年秋季参加乡试。

  若是早一年参加,直接送往京城他舅舅家备考会试, 是否就没有这档子事?

  周母从未见过那男孩,只觉得是儿子鬼迷心窍, 不然怎会这么冲动, 直接跑来跟他说要与男孩结为契兄弟。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结为契兄弟是万不能做的, 只有娶不到媳妇, 甚至没有体统的人才会找男人过日子。

  他们就算允许儿子收用一个男人,也该先娶正室之后, 那样不管他是否要纳妾还是养男宠, 都可以悄悄地来。

  结契兄弟在民间可是与对方结为夫妻无二致, 虽说也有结为契兄弟的二人后来分别娶妻生子,两人就真的是兄弟般的生活着,但那是民间的做法,像他们这样的人家是不可能允许发生这样荒唐的事情。

  等他会试结束,有了功名,站在另一个台阶上,或许就会庆幸,他们们没有为他做这件事。

  送走儿子后,周母将书童关在柴房,也不是要让他自生自灭,不过是问更多详情,同时惩罚这个什么事情都帮他的少爷瞒着的家伙,叫他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少爷不让说,就真的不能与他们说。

  若不是孩子信任他们,这事儿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

  将书童打了一顿后,问了许多细枝末节,周母头疼了好几天。

  过了年,周家夫妇就立即回了镇上。

  他们没有刻意去为难郑之南,因为他们已经调查的很清楚,这男孩过不了多久就要去相看未来的夫家,根本不用他们做什么手脚,他们也不屑为了这么一个人做手脚,顶多会在儿子面前遮掩一下这件事。

  毕竟没有他们从旁介入,那男孩也应该会与其他人结为契兄弟。

  周连义回家的那天晚上,郑之南躺在床上,想着事情。

  他其实挺好奇周连义回去后会有什么出乎他意料的剧情发展。

  而他意料之中的发展,有两种,一,周家不同意,把他拘了起来,二是周家同意,愿意让他去周家当书童,但不会结为契兄弟。

  出乎意料的就只能看事情发展了。

  第二天,村里人都在说周家那个考了秀才的周公子连夜赶往京城,听说要去京城舅家过年,顺便备考来年的秋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