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煮酸辣粉条的调料了,花生粒碾碎加辣子一起炸香,再切点酸菜进去,每碗在放上两三片大白菜,浇上一勺子汤,起锅时撒点葱花或香菜就齐活了。
汤头就用碎骨头熬,一次买个六七文钱就差不多了。
这样算下来,差不多一碗酸辣粉条的成本价在一文半左右,章树决定卖四文钱一碗,比面条贵上那么一文钱,他们也不会舍不得吃。
账都算清之后,章树和李木槿第二天又带着家伙出门了。他们和二老说好了,如果今天这个卖的好的话,那就多收一些秋薯回来做粉条,家里花钱请两个人帮着搓洗切块,到时候他们就在县城边上租间房什么的,省的天天都要来回。
天刚蒙蒙亮,两人就已经看到县城了,这次他们出发的比上次更早,因为河道上干活的人都是早早就吃饭的。
进了县城之后,他们就径直往城外的河道去,河道上已是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人多不胜数,挑着箩筐的,推着独木车的,穿的好的也有,穿的差的也有。
大多数穿着棉布衫的都是些行商,从船上下来找东西吃的。穿着粗蓝布衫的,基本都是大户人家的家丁,再一些粗麻布衫的,上面还打着补丁的,就是在这里做活的人。一般穿着绸缎的老爷们是不会下船吃东西的,他们都是叫家丁买了提上去的,更有甚者直接就带着厨子一起出门,根本就不用下来买吃食。
这次是在城外,牛就不好栓在林家了,于是章树就牵着牛找到河道边上的一个院子,那里有专门帮别人看牛和马的,做了十几年了,信誉方面还是很不错的,牛寄在那还可以喂顿草料,不过就要多花一点钱。
章树自然是没空去喂牛的,于是花了两文钱把牛在这寄一天,主家给了一块木牌,上面栓了根小绳,又登了章树的名字,才让他走。这样一来,就不怕木牌丢失别人来牵你的牛了。
河道旁已经摆了许多家早点铺子了,有卖素馅包子的,一文一个的那种,有卖咸豆花的,一文钱一小碗,有卖面条的,素面三文钱,荤的五文钱,还有卖米糕的,个头不怎么大,料挺多,得要两文钱一块。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铺子,生意都挺红火的,每家人都不少。
章树和李木槿在边上把摊子一摆开,就有人过来了,说是在这摆摊子得先交五文钱一天的摊位费,他们负责看场子,省的后来的被欺负。
这钱是不交也得交的,只要你还想在这混下去。不过,看到这么多有钱的人都在这买吃的,章树临时决定,这个酸辣粉条得涨价,涨到五文钱一碗。
一来,这是个新鲜玩意,二来,天寒地冻的人在这受苦,总得多赚些,三来,还没赚到钱,就花出去七文钱,卖便宜了要亏本的。人工也是钱呢,他们都没算上去。
第50章 生意开张
骨头汤昨天在家里就熬上了, 用两个大瓦罐装着,要做这个酸辣粉条没有汤头是不行的。
他们今天除了架在板车上做桌子的木板之外,还自己带了一张桌子过来, 底下四根杆撑着, 不用的时候就收起来, 既方便又不占位置, 就是打开的时候要拿布条扎一下。
李木槿把装着葱花, 香菜,酸菜末和花生辣子的碗都摆了上去,一片一片的大白菜用小盆装好摆在上面,然后从桶里捞出早上泡好的干粉条,用碗装了摆在最前面。
他们带了两个炉子过来, 一个暖着汤头,一个烧着热水。等会要有人点了, 就倒一碗在笊篱里用热水烫熟, 然后倒了调料就可以吃了。
他们昨天中午和晚上就是吃的这个,吃起来又酸又辣又香,口感爽滑, 也有嚼劲,汤喝起来也很鲜美, 吃完之后,浑身都是暖融融的, 每个人的额头都是密密的汗珠, 把冷气都驱散开了。
章树用长柄的勺子搅拌着汤头, 那股鲜香的味道很快就飘散开来了。
人们这才注意到了这家新开的早点铺子,有人循着香味过来,好奇地打量着小桌子的东西,颜色看起来青青绿绿,红红白白的,倒是让人多了一些食欲。
胡才旺是个行商,穿着打扮看上去挺有钱的。他时常在这条道上做生意,对于这里摊子上的食物早就吃腻了,今天来了一家新的摊子,他就过来凑热闹了。
“小哥,你家卖的这是什么呀?”他饶有兴趣地指着半透明状的粉条问章树,虽然李木槿就站在他的正前方,但是人家丈夫在这,找小夫郎说话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