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天下_作者:百夜(85)

2018-10-29 百夜

  远处遥遥可以看见城郭的轮廓,文禛指着两岸问,“鸿明,你可知治河的重要性?”

  鸿明再早熟也不过才刚满五岁而已,哪说得出来什么大道理,不过沿途他也跟在文禛身后听到不少,想了想便达到,“回禀父皇,关乎漕运。”

  文禛笑了笑,却并不满意,扭头望向正好奇望着岸边的宁小胖,“云晋,你觉得呢?”

  宁云晋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不过这里面的道理太多了,偏偏都不适合他一个小孩说。太子不知道为什么已经够仇视自己了,再表现得过头那是找抽,他愣了一下嘿嘿笑道,“我觉得太子说得对啊,河道不通,漕运不畅,那粮食就运不到京里了。老子不都说了吗,上善治水。”

  “看来这段时间没浪费,你小子还学了一点东西。努力点,回头姨夫再给你包个大红包。”文禛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望向前方道,“朕前后共拨了两百二十万两银子,不但着人深挖入海河道,还命江南淮扬所属沿河地方栽植柳树以备河工之需,又着浙江巡抚总督河务,加强堤防清理堵塞的河道,只盼这些新建成的河工能够造福万民,再不受那家园被淹,流离失所之苦。”

  对他的美好愿望,宁云晋只是偷偷撇了下嘴,您老还是先祈祷那些银子没全被贪光,还能追回来一点吧!

  第39章

  文禛的豪情抒发完了之后,便放两小各自回房休息。

  鸿明回到自己的船舱之后便坐在椅子上默默的生着闷气,刚刚在甲板上的对答实在让他心里有些怄。

  “你们说,那小子明明和我答得差不多,为什么父皇却那么高兴?”

  他问的是这次跟着自己出行的两个随行太监,一个叫马方,一个叫高可,都是自小跟着他的人。

  高可是个惯会见风使舵的,但是却没什么文化。他哪里知道两句话之间的差异,只得献媚地道,“殿下,那小子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皇上圣明,不会被他迷惑的。”

  如果是平日他这么哄着鸿明倒也就开心了,可这时候他正在气头上,于是一脚踹在他身上,将高可一个屁墩坐在地上,“都是些废话,如果是我答得好父皇为什么不满意!马方,你说!”

  马方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看着憨厚,心里却是个弯弯绕绕多的。他看着小太子略显狰狞的表情,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年前皇上将那被养得圆润毛亮的鹩哥还给太子的时候。明明之前那么喜欢的鸟儿,居然就被太子抓在手里生生扭断了脑袋,最后还是自己去埋的。

  他微微颤了一下身子,感觉到太子对这答案不依不饶,只得沉吟了片刻,小心地回答,“回禀主子,那宁家二少爷前面答的都和您差不多,皇上是不是因为后面一句才高兴的?既然是圣人说的大善治水,只怕皇上听着也舒坦。”

  “大善治水……老子说的明明是大善若水……”鸿明的思维有些混乱,他虽然已经读了一年多的书,但是主要看的都是正经的四书。不过他自己不知道没关系,这船上还有一位大学士跟着呢!

  他指着马方道,“你去问问如海师傅,到底老子说的是什么?”

  马方领了他的口谕连忙出门寻侍其如海。

  鸿明嘴里反复的读着这两个词恨不得能立刻得出个所以然来,只要一空闲下来他脑海中又不断地回想着父皇望着那宁家二子赞赏的表情,让他气得忍不住磨牙。

  很快马方就回来了,看样子他一路都是用的小跑,进门的时候还喘着粗气。

  “如海师傅怎么说的?”

  马方深吸了口气让呼吸平缓下来,答道,“阁老说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名为《治水》就是以《上善治水》开题的,这句也是对老祖宗一身功绩的总结。只是汉时为了独尊儒术,将这句改成了上善若水,阁老说了,族里的版本便和寻常的不同。”

  要说中国历史上谁最会治水,那不用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禹,奉天族由夏族后裔组成,他们引以为傲的老祖宗自然就是大禹!

  鸿明即便年纪小也知道那小子将父皇与老祖宗放在一起比,这个马屁可真是拍得妥妥的,难怪父皇的表情……他的喉头仿佛被噎着了一样,半响才吐出一句,“哼,马屁精。”

  自己可是尊贵的太子,不和这种佞臣小人计较!于是傲娇的太子便将对答的这一出小仇恨先揭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