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以后剑碎了_作者:灯坛(115)

  浅色的眼瞳在临近河边阑珊的灯火下轻轻闪烁着,泛滥着的全是他看不出的情绪,孟鹰唯一能察觉到的就是他现在很欢喜。

  两人眼神相对了几秒,而后徐安歌施施然地将手抽回,笑吟吟地,明知故问:“怎么了?”

  孟鹰憋了一会儿,只能把话题绕回原路:“你给我的是什么?”说着,他指了指剑穗。

  徐安歌拨开人群,在前头开路,像是刻意回避着孟鹰的眼神:“这是去年有为高僧赠予我的,说能挡灾消恶。我整日在家哪有什么事要挡灾啊,就干脆便宜你了。”

  高僧……

  武林中人是能分得出高僧和普通僧人的区别的,能让徐安歌信服的高僧想必也很有一番本事,也正是如此,孟鹰才能肯定他手上的这剑穗并不是无用之物。

  这种东西想求都求不到,也太贵重了,孟鹰正想皱着眉把剑穗还回去,却猛地被徐安歌按住了手。

  “别啊,送出去的礼哪有拿回来的道理,再说了我这是为了让自己以后能有个长久的知己才送你的,免得你帮河边走太久,一时湿了鞋,我不就没了一个好知己?”

  徐安歌说得平淡,可话里透露出的信息却让孟鹰沉默了。

  见他一时没有把剑穗还回来的意思,徐安歌忙带着他多走几步,正要把这事揭过去,却听孟鹰问道:“你看到了吗?昨晚……”

  徐安歌愣了一瞬,而后脑海中突然浮现了一连串昨晚发生的事,他见到了在灯下看着一张图的孟鹰,徐安歌隐约能看出那是徐府的模样。

  而后突然飞来一名黑衣人,他同孟鹰争执起来,而后打了一场,孟鹰把人气走了。院子终于清静下来后,孟鹰回到桌前,盯着那张图看了半晌,接着卷起图,把它藏了起来。

  然后徐安歌就被发现了,他站出来时表现得很自然,孟鹰根本看不出他究竟有没有听到什么。

  不过现在看来,徐安歌想必是听到了的。

  徐安歌也没有装傻,点头承认:“我听到了。”他的目光坦然而真诚,“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但我觉得你不会害我的,不是吗?”

  孟鹰看他许久,最后点头说:“是。”

  长街上人流如织,灯火温暖而明亮,明明是非常温馨的画面,徐安歌却隐隐觉得心里压着一层暗影,他渐渐有些缓不过气,模糊中甚至觉得自己仿佛被压入了水底……

  “……宁远?”

  熟悉的呼唤声将他惊醒,徐安歌一抬头,才发觉自己依然好好在平地上呆着,孟鹰牵着他的手,怕两人被人流冲散。

  孟鹰手中提着两盏河灯,递给徐安歌一盏,说道:“你要的河灯。”

  徐安歌这才缓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同孟鹰来到了丹雀桥边。

  这是吴县西市坊边唯一一座横跨元河,直通对岸的大桥,无数百姓在山桥口齐聚,摩肩擦踵跨过这座桥,人群在过桥后纷纷散开,提着夜灯缓缓走回万千人家灯火中。

  丹雀桥下有不少商贩做着生意,而在上元节这种各种富家少爷甚至是小姐都能在街头溜达的大日子,会有更多人侯在桥头想大赚一笔。

  其中一个就是放河灯,在包裹着灯火的绢纸上写下祈福语,并题上自己祝愿之人的姓名,从桥的西面放下,在桥上看着它飘过桥东驶向远方,如此便能得到河神的保佑。

  有没有用是另一回事,主要是这件事浪漫,有不少年少慕艾或是芳心已动的少爷小姐们愿意做这个给自己个念想。

  不过虽然河灯被许多人当做上元节类似姻缘桥一般的东西,可还是有不少人用河灯祈福的,比如徐安歌。

  他对孟鹰说自己要为家人祈福,然后在最后一个河灯上写上了孟鹰的名字。

  孟鹰:“……”

  徐安歌蜷起食指,挡在唇前,轻声咳了一下清嗓子:“也替你祈福,不行吗?”

  “……可以。”孟鹰说完,盯着一旁的空河灯看了半晌,而后小声说:“我也来吧。”

  徐安歌看着他一笔一划把自己的名和字都记了上去,怔忪了一会儿,飞快地把头移回来,定在自己面前的河灯上。

  嗯,自己写自己的,别乱看了!

  徐安歌深吸一口气,静了静心,提着袖子,写下了“孟鹰”两个大字,之后他才发现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