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城下[重生]_作者:扶风琉璃(172)

  司马嵘让他口中呼出的灼热之气一烘,顿时觉得手脚有几分发软,低声道:“总要有合适的契机,你再等等。”

  王述之笑起来,正要替他宽衣解带,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熟悉的鸟鸣。

  这声音司马嵘也是知道的,二人同时止住动作,彼此看了一眼。

  “怕是有急事,你快去。”司马嵘轻轻推了他一下。

  王述之同时将他松开,点点头在他唇上啄了一口,迅速离开。

  出了睿王府,见裴亮迅速冲过来,不由肃了神色,低声问道:“出了何事?”

  裴亮同样压低嗓音,仅彼此二人能听见:“回丞相,那胡人傍晚出了城,我们的人一路跟踪过去,发现了他们的联络处,现已将那里监视起来。”

  裴亮口中的胡人便是当初司马嵘发现的男扮女装的胡姬,王述之带着司马嵘去那销金窟假意风流过一次之后就命人严密监视。

  那胡人一直未曾有任何动静,想不到这次竟突然出了城。

  “他出城做什么?”

  裴亮从袖中掏出一封信呈上:“这是半路截来的。”

  王述之点点头,因四周昏暗,便对他吩咐了几句,转身再次进入睿王府,进了司马嵘的内室,借着烛火将信展开。

  司马嵘凑过去看了看,不由皱眉,他在宫中一直都是自学,对胡文只能算一知半解,因此这封信看得半懂不懂。

  王述之解释道:“此人是秦国密探,信中将京城局势写得清清楚楚,包括毅王刚刚失了帝心,储君未立,而你,回京不久,根基尚浅。”

  司马嵘蹙眉。

  王述之起身,看着他道:“无论如何,皇上那里不能再等下去了,储君未立,正是容易生乱的时候。虽然这封信被我们截住了,可不能保证京中没有其他的秦国密探。”

  司马嵘点点头:“嗯。”

  第二日,有朝臣上书谏言立储,皇帝并未再像之前那样恼怒,而是面露沉思,显然将此事放在心上了。

  同一天,北方战事大捷的消息传来,朝堂上喜气洋洋,皇帝更是龙颜大悦。

  凉国夹在大晋与秦国之间,趁着两国自顾不暇时上蹿下跳,如今总算是被谢卓带去的大军给彻底镇压了,凉国国君被俘,凉国归入大晋版图,谢卓安顿好当地驻军,不日将率领大军回京。

  皇帝宣司马嵘进宫的次数明显增多,留他在宫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宫中不乏朝臣的眼线,很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最近时不时考较睿王的功课,甚至偶尔还会挑一些政事询问他的见解。

  形势已经一目了然,东宫怕是很快就会有新主了。

  风向明朗,睿王府的拜贴陡然增加,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为过,司马嵘不好在这关键时刻敞开大门,却也不能再将这么多人拒之门外,只好选了个折中的法子,应丞相邀约,去秦淮河游玩了一趟。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大臣们立刻涌过来,又不好做得过于明显,只装作偶遇,上前打个招呼,套套近乎,一派祥和。

  这偶遇的人也太多了……

  司马嵘头痛,打迭起精神应付,既不能驳了诸位的面子,又不能过于亲近,一通应付下来,再游刃有余也是累得很。

  消息很快穿到皇帝耳中,皇帝被这些大臣气得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好在听说司马嵘对谁都未曾亲近,总算心情好了些,对这个儿子也愈发满意。

  司马嵘好不容易落得清净,转身掀开隔帘,看着里面早早被交代重任的王亭,问道:“今日都来了哪些人,可曾一一记下?”

  王亭直着眼看他,目光呆滞,举着笔杆的手抖抖嗦嗦,自司马嵘登上画舫就开始嗡嗡响的脑袋到现在还没平静下来。

  司马嵘哭笑不得,只好自己俯身抽出他面前的名册一一细看。

  王亭艰难地吞了口唾沫,站起身朝他拱了拱手,强做镇定道:“回回回殿下,都都都记下了……”

  司马嵘冲他笑了笑:“辛苦了。”

  王亭连连摇头:“不辛苦不辛苦!小小小小人的荣幸!”

  娘哎!真是晏清公子!这真是要了老命了!

  司马嵘无奈地捏了捏眉心。

  “噗……”一旁的王述之实在忍不住,低声笑起来,拿手中的如意朝王亭后脑勺敲了敲:“好了,去外面吹吹风冷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