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城下[重生]_作者:扶风琉璃(203)

  元生醒来后回了半天的神,看清周围的形势后心里立刻有了数,忙朝司马嵘行礼:“见过太子殿下!”又朝王述之行礼,“见过丞相!”

  大臣们:“……”

  太医:“……”

  司马嵘淡淡道:“既然诸位大人心存疑虑,那就让太医瞧瞧吧。”说着率先往偏殿行去。

  元生与太医立刻跟上,王述之派人再去请两名太医过来,转身笑道:“多请几位,总不至于都说谎,免得诸位信不过。”

  大臣们看着他的笑眸,后心莫名冒出冷汗来,干笑道:“此事非同儿戏,稳妥一些自然更好,稳妥好,稳妥好。”

  没多久,三名太医结论一致:二人身上的胎记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司马嵘比元生多了两条伤疤,分别在后背与肩上。

  伤疤不能说明什么,只是王述之听得心里仍一阵抽痛。

  司马嵘面对面面相觑的大臣,扬声道:孤随大军出征前,父皇曾将传国玉玺的收藏处告知与孤,诸位大人若仍有异议,孤这就去将传国玉玺取来。”

  这话一出,谁都不敢吭声了。

  毅王软禁老皇帝,拖了那么久都没有顺利篡位,这些聪明的臣子早就猜到问题出在传国玉玺上,这代表着正统的玉玺如果能搬出来,谁还敢质疑?

  可这不是还没见到么?总要先见一见再说。

  大臣们不吭声了,却也没有退却,只抬眼偷觑司马嵘,一边感叹他的确比另外一位有气度,一边不死心地等着。

  司马嵘扫视一周,不再与他们多说,走到王述之面前:“丞相随孤一同去吧。”

  “好。”王述之笑意深深,眸底的情意藏都藏不住,大臣们都在后面站着呢,不怕被人瞧见。

  直到此时,众人已经默认了司马嵘的身份,因此元生被送出宫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大臣们对元生议论纷纷,都在好奇为什么二人会有同样的胎记。

  一阵翘首期盼,司马嵘与王述之终于再次出现,所有人都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王述之归列,司马嵘缓缓走到最前面,身后跟着手托漆盘的佟公公。

  “给诸位大人看看。”司马嵘清冷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大臣们一个激灵。

  托盘上裹着的黄绸缓缓解开,下面的大臣纵然有了心理准备,仍倒吸冷气,齐齐瞪大了双眼。

  司马嵘将玉玺捧出来,翻转到正面,也不说话,目光淡淡扫视一圈。

  大臣们面色巨变,刷刷刷跪了一地,行大礼齐声高呼万岁,王述之摸摸眉梢,也跟着跪下去。

  尚未登基的司马嵘嘴角抽了抽,再一看王述之,心里没来有堵得慌。

  “平身。”

  大臣们刷刷刷又爬了起来,低着头不敢再吭声,生怕新帝登基为了立威找麻烦找到自己头上。

  司马嵘将传国玉玺放回去,沉声道:“父皇大行,丧仪诸事交由礼部去办,登基大典压后再议。毅王谋逆,贬为民,罪当诛,参与谋逆的禁军统领押入大牢,由刑部审决。”

  大臣们齐声应是,头压得更低。

  司马嵘目光投向王述之。

  王述之抬眼与他对视,身份变了,笑容却不变,眸中透着熟悉的温柔与暖意。

  司马嵘心口堵着的大石顿时消散,莫名松了口气。

  第95章

  诸事议定,朝局安稳,大臣们提了那么久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正准备跟在王述之后面退出大殿时,忽然听司马嵘开口道:“丞相留下。”

  王述之眼底顿时浮起笑意,面上却丝毫不显,一本正经地躬身应是。

  大臣们同时朝王述之瞥了一眼,随后如潮水般退下,走出去仰头眯起眼看了看天,只觉得雪后晴天的日头分外灿烂,照的人浑身舒坦,走下台阶后互相看看,三三两两聚在一处窃窃私语。

  “太子殿下缠绵病榻十数年,连面都不曾露过,以前真是万万料不到,最后竟是他继位,世事难料啊!”

  “正是如此,如今总算尘埃落定,咱们这些老骨头也不用整日提心吊胆了。”

  “说起来,丞相与太子殿下往日并无多少来往,这次却对他颇为支持,不仅助他平了毅王的叛乱,还在朝堂上处处顺他的意,哪里还有大权独揽的架势,委实匪夷所思。”

  “唔……你说会不会……这太子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