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嵘听得气息粗沉了几分,眼中生出慌乱,想再次抬手推他,却猛地让他堵住了唇,且力道极重,重得他气息一滞,又转急促。
王述之气息灼烫,不由分说抵开他双唇,撬开他牙关,长驱直入。
司马嵘身子狠狠一颤,也不知是因为众目睽睽之下不好动静过大,还是自己失了心神,竟忘记挣扎,由着他乱闯撩拨起来。
王述之心中狂喜,不管不顾地将他狠狠吻了一通,感觉腹内窜起火来,忙将他松开,二人从近处互相看着对方,眼眸同样的漆黑深沉。
王述之贪恋地盯着他被吻出几分水润的双唇,迅速转开目光缓了缓,再次恢复先前的笑容,直起身若无其事地饮酒。
司马嵘亦是及时回神,沉着脸从他身上起来。
二人的暧昧之举,因大袖遮挡,将旁人的目光都隔绝在外,至于他们躲在后面究竟是行亲昵之举,还是悄声耳语,亦或是调笑,这就只能任人揣度了,而且司马嵘虽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面上却分毫不显,只有耳尖两点微红,却也不易察觉,一时倒有些叫人捉摸不透。
王述之原本就是一身风流潇洒之气,眼下这么一来,更显放荡不羁,顿时便合了永康王的胃口。
谈笑间,永康王明显热络了许多,酒酣之际,眯着眼醉醺醺地笑道:“本王不久前刚得了一幅画,难得丞相前来,不妨替本王看看,品鉴一番,如何?”
王述之眸色一闪,拱手笑道:“下官荣幸之至。”
相较之下,永康王对谢卓虽然客气,却并不十分热络,也不曾寻任何借口将他留下来,可见谢卓今日也是头一次来访,与永康王并不熟。
司马嵘暗自琢磨了一番,心中轻轻一叹。
在一大批南渡的中原冠带中,陈郡谢氏为新出门户,与底蕴深厚的琅琊王氏根本无法相比,甚至还被不少旧世族嘲笑称:新出门户,笃而无礼。
虽说底蕴不厚,可地位倒也不低,当今太后便出自谢氏,且深得先皇宠爱,可惜太后一直无所出,为保住娘家与自身地位,便挑了一名谢氏女许配给太子,也就是当今皇帝,用以牵制这个并非亲生的儿子。
这名谢氏女正是司马嵘的生母,可惜因难产香消玉殒,本应顺理成章立为储君的儿子又被害成废人,算是彻底断了家族的指望,太后与皇上并不同心,想要再往宫中塞娘家女儿,却比不得先皇在时那么容易了。
大晋朝廷受门阀世族牵制,各世族又互相制衡,在这错综复杂的庞大蛛网中,姻亲的作用不容小觑,谢氏先后出了两个皇后,却都不曾派上大用场,其中的遗憾可想而知,如今谢氏杰出之才不少,家族处境却有些尴尬,地位高、门望低、官职多、实权少。
司马嵘看向谢卓,不管他今日前来究竟是想利用永康王,还是生了不臣之心,打算辅佐永康王,横竖都是为了家族利益,不过他的君子做派显然不投永康王的脾气,此时受了冷遇,面上倒是儒雅依旧,恐怕实际上正忧心忡忡。
司马嵘不着痕迹地盯着他看了许久,见他目光转过来,便对他微笑颔首。
谢卓怔了怔,回以一笑,眼底却再次闪过一抹疑惑。
宴席结束,王述之与谢卓道别后随永康王去了书房,司马嵘身为“女子”,自然是不能跟过去的,如此倒正合心意,眼瞧着谢卓抬脚离开,忙跟了上去。
谢卓听见动静,转身一看,微微有些愕然:“清清姑娘怎么不等丞相一起走?”
他们此时正在院中,随行的仆人还在外面,左右无人,司马嵘笑了笑,折了一根树枝写道:谢太守可是觉得我像一个人?
谢卓心中大惊,面上却不动声色,盯着他看了一眼,点头而笑:“清清姑娘聪慧过人,看来是在下今日唐突了,清清姑娘的确与在下一位族妹十分相像。”
说是族妹,不过含糊其辞,司马嵘心中了解,便抬脚将地上的字迹蹭掉,低声开口:“舅舅慢走。”说着弯起唇角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转身离开。
谢卓呆立当场:这哑女开口了?听嗓音竟像个男子?还叫我……舅舅?
眼见司马嵘越走越远,谢卓蹙眉站了半晌,越理越不清楚,最后一头雾水地转身离开,上了马车后再次陷入沉思。
王述之出来时已近傍晚,司马嵘与他并肩而走,低声道:“永康王怕是没这么容易相信你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