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子争影帝的日子_作者:叶陈年(115)

  不过因为前世他就欣赏李从一的才华,今世李从一又和他走了同一条道路,他们的关系才在特殊之上多了些亲近。

  他不能因为亲近,而去干涉、置喙对方的私生活。

  他要清楚,他和李从一的重合部分是南宣,这是谁也无法取代的。相对的,李从一和别人也有着他无法取代的交集。

  这是人与人相处的永恒模式。

  陈岱川的不舒服、占有欲,就是没意识到这一点,从而让情绪过了界——或许是因为太激动,太珍惜这一段好似奇迹的相逢。

  过界能理解,想清楚了、退回来、以后注意就好。

  电影字幕结束,露出大剧院的夜景,上个世纪的好莱坞巨星相继登场,正片开始。

  陈岱川条分缕析完自己的感受,并加以归正定性,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欣赏电影。

  事实上自这一天之后,李从一和陈岱川见面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

  倒没有谁避着谁的意思,而是李从一要跟着话剧团到处巡演,他已经在话剧社排练了半年,很好地融入了话剧的表演氛围,能够上台独当一面了。

  李从一开始频繁地去外地剧院汇演,行程紧的时候,就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城市直接飞到另外一个城市。而话剧表演又多在周末,他偶尔有空回来也都是工作日,和陈岱川的作息完美错开。

  每次他们独自进入空无一人的别墅,大概只有某些细节处还残留着上一个人不久前生活过的痕迹。

  这些他们很熟悉、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细节,成了两人默契交流的纽带。

  转眼已经入冬了。

  《山海经·南山》历时拍摄八个月,终于杀青。

  陈岱川作为出品方以及最大投资者,自然要在杀青的这一天表示一下。

  白天他去了剧组,看最后一场戏拍完,晚上再给全体剧组举办杀青宴。

  又一次见到何加,陈岱川恍然,难怪觉得他眼熟,原来之前《山海经》选演员时把最后名单给陈岱川过目过。

  何加在最后一场戏中,戏份很吃重。

  陈岱川从客观的角度看,何加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陈岱川却微微皱起了眉,不知道为什么,何加演戏给了他一丝微妙的感觉。

  琢磨了好长一会,陈岱川才发觉,这丝微妙是因为何加身上有着轻微但明显的李从一表演痕迹,何加有意或无意地在模仿李从一的表演方式。

  晚上杀青宴,王水涣导演带主演一个个上来给陈岱川敬酒。

  王水涣也是个人精,从他看似滴水不漏的介绍词里,陈岱川能听得出来王水涣看好哪些人,可能存了一点提携的意思。

  轮到何加的时候,王水涣导演说:“匪几这个角色原本定的是贵公司的李从一,他没法出演让我真的很遗憾,但没想到,何加倒是也给了我挺大的惊喜,对匪几的完成度很高。等李从一复出,我还挺想看他和李从一演对手戏的,不知道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这就是说,王水涣挺欣赏何加,还会给他合适的演戏机会。

  何加在导演的眼色下,连忙给陈岱川敬酒。

  陈岱川颔首,对何加说:“我见过你一次,当时你和李从一在一起。你们似乎挺熟的,应该能满足王导想看你们俩同台演戏的愿望。”

  王水涣导演笑道:“是吗?何加,我记得面试的时候,你和李从一就是室友吧?”

  “是的。”何加忙点头,他没想到陈岱川还记得自己,一时间有点激动,“陈董,你说的是在白鹭会所那一次吧?说起来,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从一哥,要不是那次从一哥教我怎么演匪几,我估计就得让王导演失望了。”

  王水涣惊讶:“原来李从一还私底下指导过你啊?”

  何加还有点不好意思了:“嗯,我在从一哥那学到了很多。从一哥是个好演员,退圈太可惜了。如果他复出,能和他一起演戏那就太棒了!”

  何加的声音有些抖,他就是想在陈岱川面前多说点李从一的好话。毕竟在外人看来,李从一因为丑闻而退圈,作为大老板的陈岱川可能会不太喜欢他。

  陈岱川的神情有微不可察的松动:“他在会所里,教你演戏?”

  何加重重点头,还补充:“教了我整整一下午呢!”

  好吧,仔细想想,这的确是李从一能做出来的事情。

  而何加也是单纯,换做一般人被前辈以“指导演戏”的名义约到娱乐会所里,几乎都心知肚明会发生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