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子争影帝的日子_作者:叶陈年(34)

  这个剧组的慢,除了一部分来源于方有行追求的慢工出细活,另一部分也来源于他们大多数人时间都很充裕。

  工作人员被方有行雇佣的金钱和时间是关联的,快还是慢他们无所谓,反正钱到位就行了,慢一点他们还更从容。方有行都不急,他们急啥。

  而演员,一个比一个有空,有的是时间慢慢推敲角色,精磨细打。

  整个剧组呈现出来的氛围就是静水深流。

  李从一很幸运,在演戏初始生涯就遇到了这个剧组,如同一支正在攀援的新生植物遇到了一根笔直的插杆,将来他会长得很有型。

  第15章 走位

  李从一的演戏更多的是来自于天分和前世忍辱负重的经历,他没有正经地学过表演,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

  好的是,他的演技没有被框架限定住,可以发挥得天马行空,往往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和灵气。

  坏的是,李从一没学到很多前人总结的表演经验,不懂表演系统,没站在巨人肩膀上,不知道如何更技巧地找到合适的演戏方式。

  这一点缺陷,在李从一看陈岱川留的笔记中被弥补了很多,但那毕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在《生物链》剧组中,理论都有机会躬行。

  更妙的是,李从一的队友都是对他有极大帮助的人。

  邰行,是演艺名校科班毕业、学习成绩优异的正经演员,和李从一对戏时,能给李从一不少启发。

  曹春兰,是演艺经验丰富、生活阅历充足的老前辈。老人都是一座宝藏,曹春兰更是一座内蕴无穷的宝山,无论是演技还是对于演戏的态度,乃至于对生活,李从一和邰行都能从曹春兰身上得到受益匪浅的感想。

  方有行,是专业技能过硬的好导演,他能从导演的角度,给演员耳目一新的建议。

  这些人,从来都不吝啬给李从一指点。

  同时,他们又能从李从一身上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邰行就对李从一表演的自然十分羡慕,并积极和李从一交流心得。

  李从一嘴上说着一套煞有介事的理论,心中却在无奈地想,把弱小、无助又可怜的你扔进皇宫——宫女都成了精的那种,稍微说错一句话,甚至表情有点不对,都能拖出去斩了,你也会表演得很自然。

  这个剧组气氛前所未有的融洽,允许意见,允许错误,但不允许一错再错。

  甚至要是有人对剧本某些地方不满,也能直接提出来跟导演说,只要你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方有行觉得有理的话,还会顺着你说的方向改。

  邰行有些惊讶于方有行的好说话,他知道很多编剧,会随时随地地根据投资人、导演、演员的喜好改剧本,但他们内心肯定是不乐意的,背地里还要骂一句傻逼,破坏了剧本的整体和谐性,搞得故事逻辑不通。

  李从一知道方有行曾经为了拉投资,被逼无奈改过好多版剧本,按理来说,他应该对别人对剧本指手画脚很痛恨啊。

  方有行却无所谓地一笑,解释:“我痛恨的是胡乱改剧本,你们说得有道理,我为什么不改?我从来不认为电影是一个人的艺术,电影也是一门配合的艺术,需要各方相互协作。而我一个人就算再自视甚高,也没办法写出人间百态,用你们的眼睛来帮我完善剧本里的世界,让这个世界更真实更全面,不是很好的事吗?”

  李从一很满意现今的日子,导演英明,剧组靠谱,又棋逢对手,每一天都能更深度地把潜力挖掘出来,体验演戏的无穷乐趣。

  当然,李从一也是遇到了坎的。

  非科班出身的演员通常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李从一对走位有点不熟悉,时不时能走到镜头外,要不然就走出了打光区,或者有时候灵光一闪、即兴发挥,明明是难得的好戏,却不幸挡住了对手,破坏了构图,这个镜头就不能用了;像挡住道具、布景这类不是很大的失误就更多了。

  方有行在喊停了李从一几次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决定暂停拍摄,给李从一好好讲解走位的技巧。

  邰行和曹春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就聚过来,把李从一围成一个圈,开始群体教导。

  “你要注意啊,演戏不仅仅只是演好了就行,还要配合。配合摄影师,配合灯光师,配合道具师,还要配合你的对手。”方有行说,“你要时刻保证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在灯光下,在镜头里,除此之外,还不能挡住和你对手戏的演员,如果这些你都能做到,就可以精益求精,追求和道具配合,要让道具也成为戏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