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知此时过去能否赶上考试,若是误了时辰,怕是咱们这些人有过无功。”山羊胡子幕僚忧心忡忡的说道。
“无妨,走水路便是。”知府挥挥手,若是走水路,从清江府到京城不过七日,大楚对水路管控极为严格,仅官府可建造船只往来于河海之间,民间是绝对不允许私自建造船只的,只能走陆路,可大楚多山,陆路分外耗费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周家军从京城中赶到清江府的时候用了一个多月的原因。
幕僚算了一下,距离科举考试尚有十二日,想来确实够安排人带着万贵妃的弟弟赴京赶考了,“大人可是要用信鸽?”
“不,若是用信鸽一来一回的怕是来不及了,咱们现在就去万府,直接找万老爷说清楚此事,想来万老爷不会拒绝让唯一的嫡子赴京赶考。”知府说完,笑了一下。
幕僚一下反应了过来,说道:“高,大人这招实在是高,若是京城中来人质问,大人便可搬出万老爷来,万老爷一片慈父心肠,終不过是想要唯一的嫡子能够有个好的出路,这京城和清江府可是有着天地一般的差距,作为慈父,想要儿子去京城中参加考试,也是能够理解的。”
知府闻言,得意的笑了一下,说道:“就是这么个意思,行了,老夫现在就去手书一封,尔等自去便是。”
次日,万府派了二十多人登上了前往京城的官船,府衙中也派出士兵二十人,其中一人携带着知府写给万丞相的信,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着京城驶去,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会是一条不归路,更是引发了三年后大楚长达五年战乱的最大诱因。
此时还一无所知的知府大人正心满意足的抱着自己的爱妾诉说自己的丰功伟绩,完全没想到两个月后他的脑袋就离开了他的身子。
李若松一行五人正在书坊之中挑选书籍,他们村里的李氏书坊中存有的书籍并不多,出来的时候李齐便交代过,若是看到合适的书籍一定要带回去,李氏书坊就是在阅微堂第三进院子中的“图书馆”,村民们可以来借阅书籍的地方,李齐觉得这个想法非常不错,选了一批书籍填充进去,刚开始来借阅书籍的人一个都没有,还是阅微堂开起来月余之后才有学子来借阅书籍,随着阅微堂和演武堂课程的增加,借阅书籍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李氏书坊书籍严重不足。
李齐早就想要添一批书进去,只可惜刘家沟所属的镇上书坊不多,那几家书坊中的书籍能够买回来的李家人都已经买回来了,正好此次李若松和李若杉以及周谨言要到清江府来赶考,且正好有王子清和王子泽跟着,李齐本着有人不用一场大过的想法给五个人安排了这项任务。
原本不是什么大事情,可偏偏李若松一行五人在这里跟人起了冲突。
起因也很简单,李若松一行人都在忙着选书,王子清和王子泽兄弟俩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之前目不识丁的长随,虽然远远比不上李若松他们几个人,可是跟一般人来说已经强了很多,童生的水准还是有的,只是兄弟二人志不在科考,他二人的爹娘便也没有强求。
五个人一起挑,数量上面自然就很可观了,李若松结账的时候发现身上带的现银不够,便同店家商量请店家稍等片刻,他派人回客栈取银两。
店家自然是无不可,他巴不得李若松他们再多买一些书籍,这几个人一看就是从山沟沟里来的乡下人,瞧瞧这选的书,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店家心里瞧不起李若松等人,面上却还是笑的很殷勤,毕竟快要到手的银两没人会往外面推。
李若松派了王子清回客栈取银两,其他四个人都还在店里,因为要等一段时间,几个人便在店中挑了几本书翻阅,只王子泽站在柜台那边守着他们挑出来的书籍。
“啧啧,瞧瞧这些人,没银两来买什么书,买不起书就站在这里看,店家,小爷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店里现在还允许如此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了?”一道极为傲慢的声音在书坊门口响起。
李若松闻言,朝着书坊门口看了一眼,打量了一下说话的人,没理会对方,自顾自的继续看书,李若杉比李若松淡定的多,他连头都没抬,就跟没听见一样,倒是周谨言,皱起了眉头,很有些不高兴的样子。
来人见状,颇为愤怒地说道:“你们这群乡巴佬,没听见小爷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