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品贤妻_作者:木已成灰(434)

2018-09-27 木已成灰

  阅微堂也扩建了不少,由于精海卫的不断扩张,阅微堂已经满足不了驻地的需求了,成栋很干脆的将后世的学校制度引了过来,从六岁以下孩童的幼儿园,到小学、初中一应俱全,全部按照年龄入校读书,等到初中读完了,会分成军校、商校、艺校、高校四个方向,军校就是从军的,商校就是学习如何经商的,艺校则是学手艺的,高校是培养管理人才的,这四个学校里面人数最多的是军校,其次是艺校,再次是商校,最后是高校,倒不是说没人愿意当管理人才,而是高校的选拔机制极为苛刻,很少有人能够考得上。

  但是,不管是那种学校,精海卫一律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农忙的时候所有人,不管是夫子还是学生,无论是幼儿园的还是高校的,全部都要下田干活,白天读书,下午放学后就要分到其他地方去工作,小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马路,小学的孩子们去帮忙整理仓库,初中的孩子们到几个厂里打打下手,年纪更大的孩子们根据专业到对应的地方去见习学习,成栋从来不希望把这些孩子们教成后世那种除了会读书什么都不懂的人,他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一出学校就能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学校的总校长是李齐,下面的校长也都是请的有能之士来担任的,包括艺校,艺校分了很多科,有农学、工学、制造等等,培养的都是专业人才,聘请的都是专业人士授课,在这里只有学好了才能输送到对应岗位去,学不好,那就一直学着,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时候才能离校。

  纺织厂、服装厂两年前就分开了,李黄氏是个厉害的,她在刘家沟的时候就找了一批绣娘专门研究纺织机,结合成栋给她的思路,硬是让她整出了一种半自动的纺织机,纺织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不少,服装厂是李陈氏负责的,现在精海卫需要的服装数量很大,幸好有缝纫机这种神器的出现,否则光是服装厂怕就要三五千人才能够满足驻地的服装需求。

  现在精海卫的服装分的非常清楚,军装就是军装,督查处的警装就是警装,学生服就是学生服,工作服就是工作服,只要穿上这些衣裳,一眼就能认出对方是做什么的,可以说,驻地里面上至七十岁老朽下至三个月小儿,每人都有自己的服装,所有的服装由精海卫统一下发,若是有变动,则由精海卫统一收回来,当然,工装收回来之后会下发对应的其他地方的工装,可以说,即便精海卫已经有大几万人了,管理方面确实丝毫不乱,跟这些衣服有很大的关系。

  要说变化最大的,应该还是商队,之前的商队只能带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回来,主要精力是粮食,随着精海卫自产粮食的增加,商队终于找回来了商队的样子,尤其是有了海外贸易之后,李良直接负责管理精海卫的商务工作,包括码头管理、税收管理以及商店的管理,更细化一点,海外贸易交给了冯保,对内贸易和码头管理交给了李管事,税收和商店都是由周瑾言在管着,精海卫的商店是在两年前建成的,里面卖的都是从海外带回来的小东西,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便宜,这是跟对外销售的价格相比较的。

  以前的议事堂现在已经是议事大楼了,一共三层,一楼是给老百姓办事用的,精海卫现在管理很严格,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起来,加上随着精海卫面积的扩张以及人口的增加,能够让这么大的地方按照既定的路线毫无偏差的继续运行,一楼的办事大厅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到交税小到争吵,办事大厅全部都可以受理。

  二楼是几个重要部门的办公地点,教育部、商贸部、建设部、生产部等都在这里办公,李若杉经常在这个楼层呆着,在几个部门里面跑来跑去,负责打杂。

  三楼则是会议室以及李若松的办公室,可以容纳六百人开会的会议室,平时要召开大会基本上都在这里,人太多了,以前那种可以在广场上面开全体会议的场面再也见不着了,但是中层管事越来越多,高层管理也越来越多,每月一次的全体大会还是必须要召开的,不开会不行,不开会这帮子人能飞天上去。

  第283章 平妻之位

  随着精海卫的发展,李若松只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很多时候,李若松都沉稳的不像个二十四岁的青年,现在,这位精海卫的实际掌权者心情很是沉重,他数次写信去京城,要求带兵进京,以加强京城防务,可每一次都被忠王爷给驳回了,忠王爷只让他安心发展精海卫即可,其他的事情他一概不要管,另外要求他尽快拿下何家军,不是指何将军家的那几万人,而是另外两位副将手中的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