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赫不是没想过征用大楚百姓修建桥梁,可他们没想到,南楚的海军根本不管修桥的人世大赫的军人还是大楚的百姓,管你三七二十一,一通炮火过去,来多少人跑多少人,大赫试过几次之后也放弃了这个办法,连年征战,已经死了不少人,再这么死下去,估计等到仗打完了,也没人可以用了。
大赫并不希望人全部死光,他们这点脑子还是有的,人死光了,他们就是打再多的地方下来又有什么用,没人种地,没人做衣裳,没人了,什么都没用,更何况他们本身还希望能够从百姓中多征兵,要是因为建桥这种事情死了太多人,那他们还从哪里找人出来填充到军队里面去。
南楚在这种平衡下安安稳稳的发展起来,短短几年时间,南楚就有了几分繁华的意思,各府城之间的道路又宽又平,大量使用石灰的造路工艺让修路不再需要开采山石和费力搬运,年年河道清淤出来的沙也有了用处,水泥路统一是按照八车道来修建的,随着公路修建工程的推进,南楚的发展也加快了不止一倍。
海外贸易除了给南楚带来大量的财富以外,还给南楚带来大量有本事的洋人,同时还培养出不少优秀的青少年,有不少人出海之后并没有立刻回到南楚,而是留在异国他乡潜心学习,南楚这几年同海外诸国的往来越来越频繁,在不少国家修建了南楚驿馆,供南楚人在那边居住和从事贸易往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欢迎南楚人的来访,可但凡是不服的,最终还是屈服于跟随南楚船队漂洋过海的军人手里,有军队的保障,加上船上精美的各种货物,大量的黄金白银就这么一船一船的被运回南楚,填充进国库。
在南楚国内并不算很值钱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不过是跟着船出去一趟,就是几十倍的暴利,成栋作为看过大国崛起的现代战士,当然明白原始资本的积累有多重要,以及多么霸道,我强你弱,你就只能打开国门,我有你没有,你就只能乖乖掏银子买。
成栋对海外贸易的开展只是提过寥寥几句,真要让他说出个所以然来,难度还是很大的,可冯保从海外带回来的洋人们却是深谙此道,为了能够拿到成为南楚人的户籍,这些洋人自然是尽心尽力的为南楚谋划,他们巴不得自己提的意见能够被南楚军方采纳,并且能够让南楚从中获利,只有他们的贡献值打到标准了,他们才能够长久的在南楚生活下去,甚至成为南楚人南楚的入籍落户非常严格,南楚人或者是大楚人想要获得一张户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当地官府开具证明就可以落户,还会发放衣物、粮食,甚至还能分配房屋,如果愿意从事农业,当地官府还会给他们分配土地,条件好的不能再好。
可对于他们这些从海外来的人,想要成为南楚人,条件严苛的不能再严苛,首先要能够说南楚官方语言,他们这些洋人来了之后首先要进入语言学校学习南楚话,学不会就不能毕业,不能毕业,工作什么的就不好解决,学会南楚话只是第一步,还要证明在本国没有什么违纪违法的情况,这个违纪违法不是按照各国法律来定的,是按照南楚的法律来定的,想要隐瞒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将他们接来之前,冯保已经将这些事情都给调查清楚了,自己不老老实实的交代,只可能延长落户南楚的时间。
好不容易通过了审核,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南楚话,到了安排好的岗位上,还要想方设法的积累贡献值,贡献值是根据他们做出的贡献来积分的,只有当数值到达标准了,才能够在南楚落户,可就算是拿到了南楚的户籍,还有长达五年的观察期,五年观察期内没有触犯任何法律,工作上面也没有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才能够拿到永久居留证,子孙后代才能够说自己是南楚人,否则,即便是娶了南楚的女子为妻,照样没办法在这里一直住着,早晚是要被送回去的。
可他们这些在南楚生活过的人,见识过南楚的繁华,体验过南楚安逸的日子,想着各自国内朝不保夕甚至被人围追堵截的日子,他们哪里还愿意回去,他们最希望的就是留在南楚,所以,凡是留在南楚的洋人,每一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增加贡献值,比南楚人更加遵守南楚的各项法律法规,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打包送回去了。
可以说,南楚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这些洋人的全力推动,尤其是军工和医药,这些洋人可谓是功不可没,可就算是如此,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没有一个洋人获得了南楚的永久居留权,即便是在后世,大楚的户籍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抢手的东西,也是最难获得的东西,难度之大不啻于飞到天上去摘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