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歉疚道:“还没查清楚。苍州营几名将领大概是受了旁人撺掇,莽撞起事,策划不够精密,没有其他路子的同谋军。而那天皇城内的暴/乱与苍州无关,是西州、良州、悯州、青州、中州各州的逃窜军案犯作祟。京畿这一场,连同悯州民变、越王乱,乃至北羌入侵,看起来似乎都是削王裁军令种下的因,就只是太巧了,全赶在一时。”
“那个老军医呢?”
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薛赏在审,快死了,还没问出什么东西。”
我撑起身:“死了就死了吧。大厦将倾,人人含冤抱怨,你我这种还能衣食无忧招风唤雨的,自然举目皆是仇敌……诶朕的笔墨呢?”
他忙扶我:“我去给你拿,你别起来!”
我并不听他的,扒拉到书案前坐下:“我走走没事,李愈还让朕出去晒太阳呢,过两天晴暖了,你陪朕……嘿,给叔兑点墨汁儿出来,没眼力劲儿。你陪我晒晒太阳。哦,我打算写个信,请魏先生进京来,你觉得可以吗?”
他像个老妈子一样围着我转圈,又挪暖炉,又抱毯子,将手炉往我怀里一塞,皱眉道:“我昨日已经去了书信,不累你再写一遍。”
我拉他坐到一旁:“不行,朕还是亲笔去信请他,较显诚意。朕觉得这一波乱子连着此前粮仓被蛀、陶三勇案,乃是个一气呵成的大招,魏先生或能指点一二。唉,落在灰狐手里时,说起来是朕害他遭难,此一番又不知要连累人家多少。”
他默默盯着我写信,突然不说话了。
我结笔钤印,转目只见他正一瞬不瞬盯着我的脸看,心中不由生出一丝隐忧:“怎么了……不是见我变得难看,又没本事,你后悔了吧?”
他凝神正色地屈膝端坐,郑重其事地指了指自己的嘴唇,道:“七下。”
……
谁能料想人前的端方君子竟是这个模样。
端方君子欺君罔上地在朕的寝居里窝了一个中午,才不情不愿地被隔壁诸卿请出去。而朕经过一个中午的奋力表现,终于证明自己已脱离重症伤患者行列,说服良王殿下略微解除对朕的消息封锁和行动制裁。
到了下午朕终于成功地挨个召见了各位大臣,并意外地从众爱卿嘴里探知,原来朕三魂离体这些天里,他们把朕的棺材板都准备好了。众爱卿齐请陛下恕罪,问朕是否应当把那晦气的棺材板毁尸灭迹。我说:“重新做个罢,给朕整个双人躺位的。”
众爱卿大喜,皆以为朕经此一难,意识到自己不能后继无人,打算娶媳妇儿了。同时又大忧,纷纷表示自个儿在陛下昏迷不醒之时追随良王殿下实乃权宜之举,对陛下确是忠心不二的。
墙头草们迎风摇曳,良王殿下推门而入,浑无所觉地端着朕的药碗走到朕面前:“叔,时候不早,该歇息了,让诸位大人回去吧。”
我捏着鼻子喝下药汤,向众爱卿道:“众卿不必对朕忠心,对得住天地万民和自己的良心也便难得了。再者,朕虽立燕王孙为储,但他毕竟还年幼,及至其能独当一面之前,凡再遭变数,若郑氏仍无可靠之人,诸卿当以良王为先。”
墙头草们风中凌乱。
我在众卿震惊的目光中熟练地从良王殿下口袋里抠出颗糖塞进嘴里,拽着良王殿下往内室去:“诶,你过来替叔把那个炉子再搬回去,离太远夜里睡觉不暖和。”
冬雪初至,天气清寒。众卿一脸“我看不懂你们皇家”的表情陆续告退。
逝波台下溪水凝滞,枫枝白头。用罢晚膳,我凑着暖炉挑灯看折本,央皇侄给我开一扇小窗赏雪玩。
皇侄又气鼓鼓地绷着脸盯我,要来抢我的折子:“别看了,睡觉。”
我边躲边道:“大逆不道啊你,敢管朕看不看折子,谁给你的胆子?”
他绕不过我,手忙脚乱:“你别钻底下……磕着头,起来!哎你看吧!”
我举着折本儿:“开窗户去,就开一会儿散散炭气,行不?”
他气鼓鼓地去开窗。
我写着朱批:“刚户部钱眼子还说入冬天冷,北边儿大军张口讨粮草冬衣来了,明儿让人去算算,朕就不信偌大一个朝廷还养不起那点兵了。”
他只好坐下来为我理折子堆:“燕王军自给自足,暂不用管,剩下的兵马赵将军带了三万去悯州平民乱,姜弼、徐疾等大将手下总计约还有个四五万人,上个月萧关带平安营存余的三万多人北去,走时辎重已捎带不少,大概够北十三关先撑个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