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悲催伴读(重生韩嫣)_作者:八爷党(299)

2019-03-18 八爷党

  “那和韩嫣弄得军校也没什么区别啊!”周亚夫粗声粗气的打断董仲舒的话。“陛下举办这次招贤,是为了能够得到真正的人才。你若是不能说些有新意有见地的话来,就别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一句话说的众位朝臣忍俊不禁,处处可闻“噗噗”之声。如今景帝刚刚大行,朝堂之中各家学说林立,更因为太皇太后的干系,反倒是儒家学派的官员要少一些。何况能站到宣室殿的王侯大臣们均都是消息灵通,心思通透之人。身后又有这样那样的利益瓜葛。相互之间最为熟悉接受的就是“妥协”二字。对于董仲舒等儒家学子私下鼓吹的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歪理更是厌恶不已。
  只不过顾忌到刘彻的情绪,并不敢多言而已。可是周亚夫情况却是不同。别说他在景帝一朝就已经赫赫有名的粗暴脾气,单只是当初的从龙之功,刘彻在一些小事上就不便多说什么。何况周亚夫还是太中大夫韩嫣的干爷爷,这几年来对于他孙子的话不说百依百顺,那也是权利符合。如今听了周亚夫的取笑,大部分人对于韩嫣的态度便心中有数了。这样的认知让大家心中隐隐安了一些
  至少,陛下应该不会不顾一切的盲从那些个酸儒的鼓吹了吧!
  且说董仲舒被周亚夫一句话讽刺的面红脖粗,他也算是儒学大家,在别处教学的时候别人也都是恭恭敬敬的,何曾受过这等屈辱。不由得一口老血鲠在咽喉,一只干枯的手臂颤颤巍巍的指着周亚夫,颤声说道:“你、你”
  周亚夫看着指到面前的手指,不满的皱了皱眉。大声喝道:“大胆,你一个白身竟敢如此侮辱朝廷大员。嚣张狂傲,这就是你们儒家的礼义吗?”
  此话一出,羞怒的董仲舒猛然回过神来。才想起自己如今并不是朝廷命官,只不过还是个参加殿试的学子而已。不由得大骇,颓玉山倒玉柱的跪在刘彻面前,愧声说道:“草民无礼,还请陛下恕罪。”
  刘彻看了董仲舒的试卷之后,原本还对董仲舒抱有很大期望。毕竟那文章写得辞藻华美,纵横捭阖。堪称是一篇微言大义的经典之作。然则真正见了本人的时候,发现这人相貌并不出众。出言问了几个问题,回答的虽然有理有据,可也大都是拾人牙慧,如今看来,脾气秉性也过于莽撞冲动了些,难当大任。
  只不过这人毕竟是自己一意推崇的人,就这么虎头蛇尾的退了下去,自己的脸面也不好看。当即不是滋味的笑了笑,勉强说道:“董仲舒一介贫寒子弟,第一次面上难免有进退失措之举。朕恕你无罪。”
  “草民谢过陛下圣恩。”董仲舒叩头谢道。
  朝堂之上寂静无比,许昌等人低眉敛目,时不时轻蔑的视线看向董仲舒,相互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刘彻看在眼里,恼在心中。原本想就这么打发了董仲舒的心思突然淡了下来,开口沉声问道:“自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学说关于治理国家的手段方式便各有争执,究竟是以法治国,还是以儒治国,亦或是黄老无为之治,哪个才能治理出万代盛世呢?”
  众人心下一惊,灼灼视线立刻看向刘彻。下一刻又觉得不礼貌,猛然低下了头,旋即不着痕迹的看向董仲舒。
  董仲舒原本以为自己今日的面见就这么没戏了。哪知道陛下居然横生枝节问出这么一道问题。他思绪纷飞,下意识看了一眼满堂的文武大臣。知道自己的主张若是公然说出来的话肯定会得罪一大笔人。不过看着刘彻面无表情的肃穆模样,又自以为猜中了帝王的心思,当即咬了咬牙,朗声说道:“自然是以儒治国的好。”
  “何以见得?”卫绾忍不住开口问道。引来许昌等人的侧目。
  董仲舒沉吟片刻,一字一句的答道:“草民读史书,发现历朝历代大都因循守旧,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然则秦国当初要是没有商鞅变法,又何有后来的一统天下?我汉高祖当初要没有破了秦朝的乱政,有何有今日的富足盛世。简而言之,不破不立。如今汉承秦制,可是秦二世而亡,可见秦朝的典治并不是最好的。因此陛下应该改弦更张,用天下统一的方法治世。草民研习《春秋》,这部书就是推崇天下一统的。如今各家学说主张不同,思想不一,百家学说无法统一,君主就没有办法实行统一治国。因此草民向陛下建议,应该统一天下百姓的思想,凡是不属于六艺的学说都应该禁止传播,然后统一学说。只有这样,君主的法令才能明确,臣民们才能有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