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当昏君[重生]_作者:东家小娘子(6)

2018-08-13 东家小娘子

  “尊师重道是每个学子都该遵守的,哪怕陛下是皇帝也不能违反。”刘太傅瞧着那纸上的乌龟,更的气的脸色铁青:“更何况陛下将臣喻作这乌龟。”

  “太傅,朕是想你能够长命百岁。”元胤接着说道。

  可这小老头就是不听,收拾收拾了,便头也不回的去了长寿殿找太后娘娘告状去。

  这小老头怎么爱打小报告啊。

  想着他那严厉的模样,元胤还是有些害怕的,虽然他想做的是昏君,可也不能得罪太后啊。

  那小老头虽然年事已高,可这步子却迈的快极了。

  元胤在后面追着刘太傅,让他慢点,可那小老头却是越喊跑的越快,可见是真的气着了。

  他又不能追的太快,怕追的急了刘太傅跑快摔跤,可又不能追的太慢,不然赶不到长寿殿。

  就在元胤与小老头这一前一后,一急一慢的脚步中,小老头已经经过通传,进了长寿殿,而元胤,只能先在外头等候通传。

  片刻过后,这小老头就在太后面前告了皇帝一状,而元胤,还没见到太后的面,便被太后罚在太庙跪着。

  太庙里供奉着的牌位,是从开朝先祖起,一直到父皇这代,历经十四朝,元胤已经是第十五代皇帝了。

  只不过元胤,却是第二次做这个十五代的皇帝了。

  上一辈子,被萧戎那个奸贼逼的横刀自尽,而这辈子,他不想再走老路。

  第3章

  太后将随行的宫人都留在了太庙的主殿外,独自一人走了进来。

  “儿臣参见母后。”瞧着那阴沉的模样,元胤知道他遭殃了。

  “皇帝是天下之主了,便可不念书了,是不是?”太后声音很轻,可语气却很严厉:“皇帝是不是忘记了,当初在先帝的病榻前,是如何保证的?”

  “儿臣说了,要让我大魏江山永续,繁荣昌盛。”元胤言辞恳切的回答。

  “可你今日所做之事实在令哀家失望,令先帝失望,刘太傅从你幼时便为你授课,答疑解惑,可你呢,便是以一纸乌龟来回报他的?觉得自己如今是皇帝了,便可以为所欲为了?”太后将藏在袖中的那纸乌龟,用力的掷在元胤的面前,脸上更是恨铁不成的神情。

  元胤瞧着那纸乌龟,随后才道:“儿臣自是觉得对不住刘太傅,可是刘太傅所讲的,是儿臣从小便听的,实在是刘太傅已经不能授予朕太多的东西了。”

  太后直剌剌的看着元胤,也不再开口,等着他说下去。

  “母后,萧御史萧戎,可是父皇钦点的辅政大臣,母后觉得,由他来教儿臣读书,教儿臣为君之道,母后觉得如何?”元胤抬头瞧着太后,连忙提议道。

  “萧御史,天下第一大才子,十六岁便高中状元的萧戎,亦是太皇太后的嫡亲侄孙,倒也算是我皇家的人,皇儿愿意让他来教你念书?”太后似乎略微有些不信。

  “母后,萧爱卿盛名,又身负才学,如今还是朕的辅政大臣,由他教朕念书,再合适不过了。”元胤一本正经的说道。

  太后略微想了想,随后才道:“既然皇儿有如此想法,那哀家,便与太皇太后说说,让萧爱卿来教皇儿念书。”

  这萧戎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且对天下之事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十六岁时便瞒着家中考中了状元,朝堂之上对于先皇的提问也是对答如流,一时间京中盛传,这萧家一门加上他,便是五位状元了。

  他祖父当年一举夺魁后,妹妹又嫁给了元胤还是太子的祖父,成了太子妃,那时边境烽火四起,萧老太爷一杆银枪镇守边关,硬是在边关树下威名,不敢叫敌人来犯。而萧老太爷的三个儿子,也前前后后的中了状元,就连萧戎的父亲也曾官居要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萧戎的两位叔叔却不好京官,便请旨去外地做个知府,政绩也是相当之高。

  到了萧戎这代,自己少年时便高中状元,盛名远播,却不甘心只在京中做个闲赋的差事,便请旨去了当时最为贫瘠的地方做了三年知县,而这三年,便让那县城摆脱了贫瘠之名,可见还是有些手腕的。后来被调回京中,做了一年京兆尹,将京城脚下的治安更是提高了三成。

  而后又是节节高升,年仅二十二的年纪,便已经是身居御史大夫身兼辅政大臣之名。

  元胤心里的确很佩服,但就是这样的人,他逼宫,夺了自己的皇位!他实在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