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有什么不舒服的一定要及时和皇阿玛说,不要怕添麻烦,皇阿玛是不会介意的。”太子知道康熙也很关心胤禩,只是怕康熙事务繁忙,难免会有注意不到的地方,路途这么远,怕胤禩途中生病。
“太子哥哥放心,太子哥哥也要多照顾好自己,天天开开心心的,胤禩很快会回来。”
太子留在京中,身体健康自然是不用担心的,只是太子第一次被委以重任,开始着手处理政务了,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了大臣,会不会被气坏。
这话不禁让太子笑了起来,自己弟弟总是关注自己的心情,还经常会故意逗自己开心,太子感觉这个弟弟没白疼。
“太子哥哥,小九和小十调皮,还要你多担待。”
“放心吧,我这个当哥哥的,会看好他们,何况还有他们母妃。”这两个家伙确实不像小八这么省心,皇阿玛不把带上他们两个,就是怕他们闹腾吧!
第42章
南下路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与颠簸的道路相比, 水上就舒服多了。
许多大船浩浩荡荡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 甚是壮观。这两年由于康熙打算重启海上贸易,加大了造船投入, 他们后面用来拉物件的船就是工部新造的,船载量是普通船的三倍,速度却没见变慢。世上不缺能工巧匠,在这个一君治一国的时代, 康熙的一句话就能带来很大的改变。
虽然水路比陆路快很多, 他们还是在船上呆了一个月都没到目的地, 运河两岸的风景很美,有成片的绿树, 有飞鸟,刚开始胤禩还很兴趣地早起看日出, 傍晚看晚霞,可再美的风景也禁不住天天看,没几日就兴趣不大了。
这出来没多久胤禩就开始想两个弟弟了,没他们两个缠着真是不习惯,他们若在的话会比现在热闹很多, 胤禩闲着没事也不想去找胤祉和胤禛,这两个人他都不喜欢,情愿一个人待着。在把带来的书都给翻完之后, 胤禩都开始无聊地左手跟右手下棋了,终于一天他们可以下船了。
下船之后康熙忙着接见地方官员, 胤禩老老实实地修整了几天,在船上吃住毕竟比不上陆地,他的身体年纪还小,船上呆了这么些天,都开始无精打采了,好吃好喝几天后,胤禩很快恢复了精气神。
康熙接见了几天的地方官员,了解了大致情况,现在带着几个儿子视察民情,这才是他此次南下的目的所在,他想亲眼看看他治下的江山。
康熙一群人解下了玉佩,穿着便服走在乡间,虽然一群人白皙的肤色,挺直的脊背一看就不是庄户人家,也不至于太扎眼。
乡下人十里八村的都相识,远远看到了一群陌生人,手上的农活没停,却都投来打量的目光。
康熙是算好了时间过来的,现在正是稻子收割的季节,忙碌的农户们虽然对这群人好奇,但是还是更挂心还没割完的稻子。
见这群人越走越近,一个壮实的汉子用布巾擦了把汗,从田里走出来,迎向康熙他们。
“这位先生,你们可是有事?”
康熙回道:“我带家中几位孩子游玩,四处看看,见你们好像是个大丰收,就过来沾沾喜气,不知道有没有打扰?”
汉子听了这话,黝黑的脸上露出大大的笑来:“这位先生客气了,你们可算是赶巧了,今年的稻穗结的又大又满,我种了一辈子的地,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稻子。”
“哦?我们可以看看吗?”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汉子带着骄傲地领着这群人又向田里走去,还把一把稻穗放到了康熙手里,让他尽管看。
“这下子,我们不仅能全家吃饱,还能挣些余钱。”汉子响亮的声音里带着幸福和满足。
康熙听了心里也很高兴,又明知故问:“为何今年收成这么好,可是今年天气适宜?”
“今年倒是风调雨顺,不过往年也不是没有过,可这样好的收成却是老人家都不曾见过的!”这个汉子是这村的村长,此时费力地拽了个词,还得意地对外乡人卖起了关子。
康熙也心情不错地配合:“哦,不知可否告知今年丰收的原因?”
胤禩还没见过康熙这样装模作样地样子,不禁好笑。
汉子看到大家都盯着他,咳了两声:“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化肥?我们就是洒了这个东西,这稻穗才能结这么多,还大。”
“依稀听过,这个化肥真有这么厉害,要花多少钱才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