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大学金融系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国家还没动荡之前,就已经是华国经济方面发展方面有名的专家了,动乱的这几年,他被打成了资本主义,被自己的学生出卖,过了一段非常不愉快的岁月。所以即使他现在已经得到平反,恢复了教授的名义,但是对于学生却不再像以前那样掏心掏肺,也没有办法再招收弟子,只能上大课。
白曙和这位老教授的相遇,可以说是有些巧合,也有些滑稽了。当时白曙正从办公室出来,在回宿舍的路上,看到一个老头儿正拿着锄头在河边树下翻泥巴。白曙路过老头儿的时候,就被老头儿叫住了。
“小伙子,来。”
白曙看了看老头儿花白的头发,愣了愣,指了指自己,老头儿点点头。白曙不得已,走了过去。
老头朝白曙伸出锄头,“喏,帮我锄一锄。”
白曙从老头儿手中接过了锄头。这锄头做得精巧,不是用来种地的,倒像是用来种花的。白曙听话地在老头儿指定的地方锄上了了几锄,老头儿用小铁杷翻着泥土,挑出了几根长长的蚯蚓。
“再来几锄,挖深一些。”
白曙再次看了老头儿几眼,使劲地在地上锄了几锄。
老头儿趁机再挑了几根肥蚯蚓。
“够了够了,这点应该够我拿去喂我家小白了。”老头儿掂量了盛放蚯蚓的铁桶,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白?”白曙皱了皱眉,这老头儿到底养了什么东西,名字叫小白,还亲自抓蚯蚓喂它?
老头儿傲娇地看了白曙一眼,这小伙子放在一旁的本子上署的名字就是“白曙”,姓白,跟他家的小白,是一个字了。
“小白是我养的一只鸡。”
鸡?白曙听到这个回答,不由得吃了一惊,“我也养了一只大公鸡。”不过不像这个老头儿一样,亲自抓蚯蚓来改善鸡的伙食。
两个养鸡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领神会。
老头儿趁白曙不注意,拿起了他的本子,翻了翻。刚开始,他只是随意看看,看了几页后,顿时来了兴致,“咦?你这是古代经济学?”
白曙点点头,这是他这段时间呆在办公室看书的时候,闲暇整理的古代社会经济学资料。
老头儿一边翻白曙的笔记,一边不断点点头,“是个用功的。”他感慨了一句后,合上了本子,问道:“你研究的是历史上的经济制度,那么现在呢?你觉得华国需要发展,应该用什么政策好?”
白曙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收拾了自己的笔记,慢里斯条地说道:“改革开放。”
老头儿这下连手里的蚯蚓桶都顾不上了,猛地抓住白曙的手臂,“那你觉得应该怎样做?”这小伙子跟他的想法一样,只是知道有没有详尽些的想法。
“先开一个窗口,透些光再说。”
白曙说完后,老头儿眼睛大亮,这小年轻,竟然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还想继续追问这小年轻,对窗口的位置有什么想法,可是白曙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老头儿就是裴秀口中的范教授,金融系的顶梁柱。对于华国经济政策未来的走向,他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可是他的这个想法却没能在研讨会上提。只因为太过于惊人,恐被打成资产阶级。不过,当他听到自己的想法从一个年轻小伙子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他心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他有了一种感觉,感觉这就是命运,改革开放,真的是趋势。所以他把自己的理念重新整理,并正式提出了议题。
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未吹到人民中间,就已经在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心中吹皱了一江春水。华国是否会产生新的变化,将来的路到底怎么走,就看此时的政策了。
范教授对白曙产生了兴趣,他循着白曙的名字,在教务部找到了白曙的基本信息。却原来,白曙不是金融系,而是历史系的,还是那个被他的老伙计天天念叨的满分人才。他原本还有些怀疑老家伙话里的真实度。只不过是一个学生,有才华到什么地步?能让金融系系主任常挂嘴边,叹惋惜。直到他亲自见过之后,他也不由得产生了和老友一样的惋惜。这孩子去历史系,是国家的损失。
也许正是因为心中怀着这样的惋惜,范教授在上课的时候,不自主地会拿白曙跟金融系这群学生做对比,这一对比,他更是觉得白曙真的是个大好的苗子了,心中生出了想要收弟子的想法。只可惜,被白曙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