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王[娱乐圈]_作者:闻鲸歌(138)

2018-07-12 闻鲸歌 娱乐圈

  ——是是是,宇红演技好,宇宙第一行了吧?演技什么的我没看到,就看到了满片的矫情,也亏你们吹得出口[笑哭]

  ——懒得跟你们这些微博即天下的黑子说,睁大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吧。链接-《来自河外星系》豆瓣评论

  ——又来一个把豆瓣评分当圣经的鹦鹉,谁不知道豆瓣就是一群矫情逼聚集地,你家宇红这部电影可不最讨他们喜欢了吗?

  ——豆瓣9.3又怎么样?票房还不是一样惨。没有票房就没有号召力,下次还想找宇红拍戏的投资商,先看看这部电影的下场吧[二哈]

  第65章 逆转

  [抛开那些科学猜想, 《来自河外星系》讲了什么?]

  [《来自河外星系》中说的大过滤器是什么?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华国第一部软科幻电影,满满的温情与无奈。]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从《来自河外星系》看90后新生代男演员第一人。]

  [一群观测流星雨的大学生卧谈会, 为我们科普了哪些科学知识?]

  [归属感, 对我们有多重要?]

  [从演技分析《来自河外星系》的主角究竟是不是外星人。]

  [那些《来自河外星系》中提到的著名UFO事件。]

  《来自河外星系》首周末上映后票房惨淡,排片进一步被压缩。仅剩不到2%的排片比率和持续下滑的票房, 似乎印证了微博“大预言家”们的猜测, 这部电影会成为斐然人气下滑的风向标, 傲立于他过气之后残留娱乐圈的坟头之上。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本只有短评的豆瓣上, 出现了一篇又一篇影评;微博更是有不少专业电影评论家在电影播出后的第二周,发布了关于电影的影评——几乎一面倒的好评,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唱反调的,都是跳梁小丑般的惯犯,向来喜欢与众不同搏出位;就连著名二次元同性交友网站B站上,也被《来自河外星系》屠了电影区,一个又一个影评视频被电影区UP主上传,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解析电影。

  尽管一票业内人士从草丛里跳出来说这部电影多么多么好看, 也因此忽悠了一群路人进了电影院, 可起的效果并不大。到了第二个周末, 《来自河外星系》排片比率稍微上涨了一点, 票房也磕磕绊绊的过了一千万,但从票房曲线来看,总体依然呈下滑趋势, 于是到了第三周的周一,《来自河外星系》的排片已不足1%。

  之所以会造成口碑、票房两极分化,这个锅还是要背在制片方和导演身上。前期没有宣传导致排片少,即便有了好口碑,在排片下滑的情况下,观众想看也买不到票,院线当然不会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于是排片越来越少,票房越来越低,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其实在第二周票房上升的时候,如果制片方能抓住机会,加大宣传力度的话,是有机会扭转现状的。可是联系不上导演,大老板也说了“就这么着”,监制一看两头领导都甩手不管,自己也干脆当起了咸鱼——反正大老板有钱,这么点亏损毛毛雨都算不上。再说一千万的票房,扣除分账,他们也收回了成本,总的来说皆大欢喜吧!

  于是,除了网上一群黑子自我加戏地给斐然排了一出又一出“愁云惨淡”的大戏外,《来自河外星系》从导演到制片方再到演员,失踪的失踪,咸鱼的咸鱼,谈恋爱的谈恋爱,没谁把票房失利当作一回事。

  至于本该最关心这件事的经纪人,则在看了剧本之后就知道,这部电影的票房铁定惨败。深谋远虑的经纪人之所以会同意斐然接这部电影,甚至主动提出降低片酬,自是有他的道理。他甚至还安抚住了斐然的粉丝,没有让他们在网上和黑子们闹起来,也劝住了一部分低龄粉想要锁场的念头。

  而丁赞这一些列动作,都在4月15日这一天得到了回报。

  自2017年4月13日,华国著名导演郑秋同执导的电影《归家》入围坎城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终夺得最佳男演员奖之后,时隔四年,《来自河外星系》作为唯一的亚洲电影,再次入围坎城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此消息一出,一片哗然。丁赞趁机发布了一堆通稿,先科普一下坎城电影节的门槛有多高,再宣传一下华国电影入围有多难,接着重点强调《来自河外星系》是中戏导演系学生的处女作,顺便再将斐然自降片酬参演的内幕曝了出去。

  一番操作下来,《来自河外星系》的上座率瞬间上升,不少观众涌入影院,想要看看这部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的电影讲的是什么。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纯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