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_作者:郁雨竹(1369)

2018-05-24 郁雨竹

  “父亲,我,我想娶秦姑娘,求父亲成全。”

  诚郡王滑着手上的扳指,面无表情的道:“即使将来可能无嗣?”

  李既明咬了咬嘴唇道:“宗室孩子多,大不了过继一个便是。”

  诚郡王闭了闭眼,半响后才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一旦应承下来就不可能反悔的,当年秦家落魄到流放琼州,但他们依然有能力在千里之外控制着顾怀瑾的人生,而如今秦顾两家比之当时有过之而无不及。虽说我们诚郡王府不是忠勇侯府,你也不是顾怀瑾,可顾清和也不是秦信芳。他的手段可要凌厉得多。”

  “父亲,君子守诺,我既会守诺,自然也不用去考虑这个后果,”李既明低声道:“何况,我,我觉得我和秦姑娘身体都挺健康的,您的顾虑完全没有道理。”

  诚郡王低头看着神色委屈的儿子,想到妻子的话,不由神色变柔。

  他前半生都是在战战兢兢中渡过,而后半生虽少了先帝时那种芒刺在背的感觉,但小心翼翼已经是刻入骨髓里,再也肆意不起来。

  秦太傅接过大楚时,大楚皇室羸弱,所以秦太傅对宗室子弟的教育很看重,而他的父亲当时是跟先帝一起在秦太傅门下读书的。

  但他父亲比先帝要小好几岁,等先帝彻底掌握朝政,秦太傅过世后他父亲才到进入六部观政的年纪。

  一开始还好,先帝有意给乾元帝报仇,对鞑靼很敌视,也很信任宗室子弟,所以他父亲被派到京中练兵,后来在对鞑靼战争中也立过不小的功劳,这才能够不降级袭了亲王爵。

  但后来先帝日渐昏聩,开始多疑起来,加上宗室子弟入仕后多有仗势欺人,贪赃枉法之举,先帝便开始清算。

  一开始大理寺还是秉公办理,先帝也不牵连无辜之人。但因他疑心日重,便不再想让宗室子弟掌握兵权。

  但先帝那人有了心思便不说,反而还希望找出错处来光明正大的夺掉兵权。

  那时候他父亲被先帝折磨得不轻,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都往他头上扣,要不是父亲为人心思,处事谨慎,诚郡王府早就不在了。

  但在后来的开平案中,父亲到底受了牵连。

  因为父亲替当时的太子,如今的太上皇说了一句话,先帝便将他软禁三个月。

  不过那时候被软禁的人实在太多了,满朝文武,有超过半数的官员被下狱,宗室中更是软禁了大半。直到秦信芳主动站出来承担罪责,这场风波才平息。

  但他父亲和他还是被这场变故吓到了。

  先帝疑心他们,他们也战战兢兢的关起门来过日子,那几年他们连出门走亲戚都要小心翼翼的。

  他父亲便是在忧惧之中死亡。

  他从小便学会了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若不是十几年前谢家欺人太甚,把他妹妹逼到了绝境,他也不敢奋起反抗。

  也是那一次让他摸到了先帝的底线,好像只要不涉及朝政兵权,他也是愿意庇护他们的。

  所以他不再逼着自己的儿子如他一样小心翼翼地度日,而是宠着他,让他变得开朗,可以想笑时便可以大笑,想哭时也不必压抑。

  他曾经想做却不能做的事,他让他去做;他曾经想过却不能过的日子也寄托在他的身上。

  所以他现在又何必违背他的本意?

  正如妻子所说,孙子重要,难道还能重要得过儿子?

  虽然诚郡王还想着传宗接代,但还是忍着心痛点头了。

  算了,他们一家三代,总不能每一个都过得那么压抑吧,且随他去吧。

  见父亲点头,李既明就开心的冲父亲磕了一个头,然后起身在他身前跪下,抱着他的腿道:“父亲您放心,我以后一定给您生个大胖孙子。”

  “说得好像你能生似的,快走吧,我不想看见你,我现在一看见你我就忍不住心痛。”

  李既明咧嘴笑,“等我把媳妇娶回家您就不心痛了。”

  李既明说罢就往外跑,德喜忍不住追道:“世子,世子,这都快傍晚了,您还出去干什么,一会儿王妃要叫您吃饭的……”

  “我不吃饭了。”

  李既明牵出马就飞奔而走,直接往城外去。

  秦绎心他们正骑马回来,李既明中途离开,竟一句话也不跟她说,她正有些闷闷不乐,进了城,看到热闹的街道也一点兴致也没有。

  因为在城里,大家都放缓了马速,慢悠悠的往前溜去,一个女孩打马走到秦绎心身边,道:“秦姑娘,钦天监说下个月初二会下雪,我们几个约定了初三去冬猎,不知你有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