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_作者:郁雨竹(1447)

2018-05-24 郁雨竹

  “啊?”

  顾乐康一笑,眼神幽远的道:“当年结亲的时候我说过,我是家中的次子,他是我的嫡长兄。”

  顾苏氏张大了嘴巴,半响才道:“可,我以为他已经过世了。”

  顾乐康挑眉看向她,“你怎么会这样认为?”

  顾苏氏低头道:“当年我父母派人上京来打听你,祖父说你是三房唯一的子嗣了,以后顾家三房由你继承,所以我们都以为……”以为那长子已经死了,不然祖父怎么会那么说?

  当年顾乐康跑到西南贫瘠之地当县令,就在当地结亲。苏家在县里算不错,几辈都是读书人,但最能耐的一个也就考到了举人,还是她祖父。

  苏家在当地勉强算望族,但除了那个县就什么都不是了。侯府之名他们也只听过,当年顾乐康上门提亲直把他们家吓了一跳,还以为县令是要强纳她为妾之类的。

  但顾乐康将自己的来历交代得很清楚,也给他们时间去查证,还派了两个下人领着她二叔上侯府,让长辈当面定亲。因为顾乐康说自己是次子,他们便以为是庶子,不然他怎么会跟他们结亲?但到了京城才知道他不仅是嫡子,还是三房现存的唯一孩子。

  所以家里和她都觉得被馅饼砸到了。

  而且老侯爷还亲自跟他们交换了庚帖,算是将这门亲事定下。

  当年他们都以为三房的长子死了,也不好在顾乐康面前提起,免得他伤心,而这些年来,因为公婆身体不好,精神不济,他们一直单独住在一个院子里。

  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她也很少能见到他们的,而侯府跟去的下人也从未提起过。

  顾苏氏呆滞的看着他。

  顾乐康看见她这模样这才发现自己竟疏忽了,他不由扶额道:“也怪我,竟忘了告诉你这些了。”

  因为他没想过再带家小回京城,所以他从不跟妻子说这些,就是想把自己的生活和以前的割裂开来。

  但没想到他现在又回来了,既然回了,那就得跟妻子交代清楚,免得她为难。

  顾乐康起身牵住她的手往床边走,“算了,今晚我便不去灵堂了,我们歇息吧,我与你说说我们家的事。”

  “他是我的嫡长兄,不过他现在已经不是侯府的人了,而是分宗别居,说起他来你应该也有耳闻才是,他是帝师,被封为太傅的顾景云。”顾乐康露出笑容问,“是不是很厉害?”

  顾苏氏咂舌,“帝师那么年轻?”

  “是啊,我读书是遗传了父亲,他却是遗传了他外祖家,秦氏的人读书一向厉害,当今尚且比他年长,但当年做太子时也要时时上门聆训。”

  顾苏氏这才听出不对,她小声问:“他不是母亲所出?”

  “当然不是,他母亲出自汝宁秦氏。”

  “啊,”顾苏氏轻呼一声,“我想起来了,父亲说过的,说当朝太傅的舅舅是秦阁老,还说秦阁老无儿,就是从顾太傅那里过继了一个孩子。”

  顾乐康颔首,“当年秦家落难,我父亲和秦夫人就分道扬镳了,所以我兄长回来后没多久就分宗出去另过了。”

  父母的是非他不愿意多说,但该点明的他也不隐瞒,他低声道:“大哥对侯府没什么好印象,也不愿与侯府有牵连,以后见着他们远远的行礼问好就行,不必上前。”

  顾苏氏结合曾经从父亲和祖父那里听来的一些故事心中哪里还不明白,只怕当年是侯府做了什么对不起人家母子的事。

  她心中既惊奇又有些心疼,惊奇于那些传奇故事的人物竟然跟她有关;心疼于丈夫身上背负的东西。

  顾苏氏忍不住伸手去握住他的。

  顾乐康拍了拍她的手,轻声道:“睡吧,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

  顾苏氏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低声问道:“今日母亲说的……”

  顾乐康就幽幽地叹息一声,压下喉咙中的哽咽道:“父亲当年做错了事,后来他后悔了,但故人不肯原谅,他又走不出,便入了魔障。这些年我不让你去见他,就是因为他精神不好,已经分不出过去现在和将来,以为自己还活在一切未发生之前。”

  “可是这便是将母亲和我的存在也都抹去了,我是无所谓,母亲却有些不能接受,所以……”所以她经常去刺激他,顾怀瑾沉浸在以前的幻觉中时跟正常人无异,可一被赵氏刺激醒来他就会忍不住狂躁,不肯承认现在的自己和当下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