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同时倒下。
这一变故吓坏了进出城的百姓,也吓坏了护卫们,他们想也不想结成人盾,抬起彭育和李安就跑。
得知消息赶来的御林军统领在半道上拦住他们,一边分派人手去抓刺客,一边护着人往皇宫里去。
因为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事,当时又有护卫情急之下喊了一声“保护太孙”,不到半天功夫,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太孙在城门口遇袭了。
各种猜测皆有,有人说太孙查了贪官,这是贪官打击报复来了,更有人猜测是胡人想要攻打大楚,派人先来杀太孙给下马威……
总之,半天功夫京城粮价普遍涨了两成,盐价也飞涨,大家开始囤物资以防备有可能的战乱。
皇宫里听到顺天府尹报告的皇帝脸都黑透了,普遍百姓不知道,但朝中有点脑子的谁不知道动手的是他的几个儿子?
自相残杀都到家门口了,真是太丢人现眼了!
皇帝只要想到都是自个的儿子孙子,他都没脸再去上朝。
知道儿子们争权夺利是一回事,撕开来晾在大太阳下让人看笑话又是另一回事。
他之前并不觉得争有什么不对,天下至尊只有一个位置,都是他儿子,为什么不能争?
便是他,这个皇位不也是争来的吗?
何况他之前还想把这皇位传给自己最爱,与自己最肖像,遗承了他志愿的老四,可是现在,皇帝气得差点吐血。
他还没死呢,他们几个为了争这个位置就敢堂而皇之的搞刺杀,那等他死了他们是不是要杀得只剩下一个人才罢休?
他要是不死,那是不是连他也要杀?
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是不喜欢太子,他是想废了太子,甚至还动过斩草除根杀了太子的心思,可他真没想把所有儿子都杀了呀。他生儿子是为了继承血脉,不是拿来杀的。
皇帝觉得这些年他对几个儿子都太好了,尤其是老四,以前皇帝多疼爱这个儿子,现在就有多防备他。
他早流露过以后要将皇位传给他的意思,在宫里也是百般宠幸兰贵妃,甚至还将皇后撇到一边,让兰贵妃掌握宫务。
为了让他更名正言顺,他还帮着他打压太子一系,帮他扶持朝中势力,以便让他继位时有更多的大臣支持。
该给他的,不该给他的都给他了,皇帝自认这个父亲做得不错,可他现在还没死呢,他便如此迫不及待的杀侄,那接下来是不是要杀了太子,尔后他要是迟迟不死,是不是连他也一块杀?
皇帝本来就多疑,何况还是一个活了一把年纪与大臣们斗智斗勇却少占上风的皇帝?
于是,为了让四皇子受到教训,一向不待见太子府诸人的皇帝直接让御林军统领把受伤的李安与彭育带进皇宫治疗,还把一直荒废不用的东宫收拾出来让李安住进去。
四皇子听说后怒气勃发,正想进宫去找母亲哭诉就被幕僚拉住死求,“殿下,如今您一动不如一静,太孙遇袭,您是最被怀疑的人。”
“那又如何,父皇不会信的。”何况这事本来就是他干的。
幕僚当然也知道这事是四皇子干的,却打死都不能认,他低声劝道:“皇上自然是相信您的,但此事重大,皇帝身边太子一系的重臣,时不时的提上一两句,纵然皇帝信任您,也不好太过偏颇,所以我们还是小心为上。”
一句话,皇帝身边的大臣不是吃素的,谁都知道那是您干的,就算皇帝不会承认是您干的,但您要是找死撞上去暴露了一星半点,那就是皇帝也不能全闭上眼睛保您。
太子一系虽被打压却一直稳稳的坐着太子的位置,为什么?
因为江山虽是李家的,却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
要废太子,得经过朝臣们的同意!
十四年了,皇帝连皇后都废不了,更何况太子?
他们一直致力于找出太子的致命点废掉太子,到时候四皇子就能名正言顺的当太子,登基做皇帝了。
废不了太子也不要紧,让皇帝留一份遗旨传位给四皇子,再掌握了兵权和朝中半数的朝臣,不愁登不上皇位。
可现在他们只是在朝中拥有势力,皇帝还没把兵权给他们呢,此时惹恼了陛下对他们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因此幕僚死命拉着四皇子,劝住人后又让人给兰贵妃传信,让她务必安抚住皇帝,不能让他疑上自家主子。
不管黑锅扣到谁头上,反正不能让皇帝觉得这事是他家主子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