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姥姥道:“他俩还有的晚才回来呢。午饭是不回来吃了。”说完,又转过头问田叶姐妹俩,“咱叶叶和筝筝想吃啥?姥姥都给做!”
田叶道:“姥姥……娘教了我好几道菜,我可都会做了,今儿可不用您做了,让我和娘来做罢!”
虽然还不熟悉,但田筝也能感受到老人家一片拳拳爱孙之心。田叶即使在爹娘面前,都没那么放松,亦不会想着撒娇。
周姥姥听得大笑,爽朗道:“行,就让你和你娘做,让姥姥也尝尝叶叶能做出什么好吃的来。”
一群人乐乐呵呵的进了屋里,周氏把带来的东西放下,周姥姥见了,蹙眉道:“你日子也不好过,做什么带忒多的东西来。”
周氏也没带多少东西,就上次田老三进山猎了几只山鼠野兔,周氏腊干了存起来,这会儿就带了两只兔子两只山鼠,并一包红糖,腊物是给两位哥哥做下酒菜的,红糖就给娘喝着补身子。
周氏回道:“前儿他爹捉了几只,家里还存着有呢。正因我哥哥们爱吃这个我才想了带来的。”
看周家村的土地就知道,这儿不靠大山,想要进大深山打猎,只能走很远的路,而且不属于自己村子的山头,别村的人轻易不会让外村人进去。抓到了,严重的还可能扭送官府。故而周大舅周二舅想吃山货,还得去镇上买。
第38章
周姥姥哼道:“你念着他们,他们能常念着你就好。”
周氏道:“娘,你说什么呢。这些别说了。”
原本田家分了家,按理周家该派个人去问候一番,可自己两个儿子一个也没去,周姥姥想去,身子又不好。二儿子二儿媳最近在镇上弄了个摊子,一时忙碌不去情有可原,但是,大儿子大儿媳完全无理由不上妹妹妹夫那儿。
为这事,周姥姥心里就很不高兴了。跟儿子媳妇讲话时,还夹枪带棒的。
周姥姥对四个孩子,最愧疚的就是周氏了,当年田筝姥爷得了一场病,治病得花大笔的银子,好好的家境就这样落败了。正好老田家的尹氏看中了周氏,肯出六两银子做聘礼给她三儿子做媳妇,周姥姥一咬牙,就这么把闺女给嫁出去了。
后来,周姥爷依然没治好。看着周氏日子不好过,周姥姥却落下心病,认为是自己造成的,有事没事就敲打着儿子们看顾周氏。
周姥姥道:“你家公家婆近来身子如何了?”
周氏回道:“公公身子还可以,婆婆近来也能吃能睡了。都想开了……”
周姥姥深有感触,道:“儿女哪有不离开身边的,他们能想开就好。有两个老家伙在你们身边,你们那一家子才不会离心离德……”
大凤朝的淳朴百姓,大都还是信奉父母在不分家,对分家这样的大事,都得经过再三考虑、权衡,像田老汉、尹氏这样干脆分了家,周姥姥感觉心有戚戚焉,若不是大儿媳妇太过厉害,她也不会那般早就让两个儿子早早分开了。
周氏道:“大事上公婆还会帮我们掌着的。娘你且安心罢。”说完了,又问:“怎不见欣丫头?”
周欣是周二舅的大女儿,比田叶大了三岁,今年十二岁了。
周姥姥道:“她娘弄的煎饼摊子,跟着一块打下手呢。”
周家分家时,周大舅占了祖屋和大头,分给周二舅的只六亩水田,两亩山地,水田全部种了水稻,山地既要种麦子和玉米,还要腾出一点种蔬菜,虽产出够一家大小嚼用,却是存不下几个钱。
周二舅夫妻俩熬了这些年日子,终于商议了在镇上支个摊子卖煎饼,卖了有两个多月了,如今生意尚可。
田地上由周二舅忙,周姥姥又帮着看护家里,二舅妈带着大女儿专心的看管摊子。一日下来能赚个几十文钱,积少成多,也不比卖蔬菜赚的少。二舅妈每日一大早起来和面、发面、弄些佐料,弄完很早就去镇上占位置。这可真真是赚的辛苦钱。
周氏感叹道:“也亏得二嫂子能吃得这些苦。”
周姥姥心里是认同的,却还是道:“她不吃这些苦,又能咋样?儿女眼看着一个个蹿苗似的长大了,手里没一个钱,将来媳妇女婿往哪儿找?”
说到这里,周氏想着自家三个孩子,过得几年,也要操心这些问题,免不得感同身受。虽然有了香皂这样做梦似的好事,周氏心里的那股不安定感,比之田老三一点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