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招手叫直郡王来扶着他,笑道:“咱们走,你的弟弟们只怕都要等急了。”
掀帘子出去,直郡王才发现雪已经停了。
暖阁前只扫出一条路供人来往行走,余下两边都把雪留下了。天上没有一颗星,直郡王抬头,除了天边的启明星,连月亮都看不见了。
康熙看着路两边厚厚的无损的细雪,笑道:“今年这场好雪,来年的粮食必定丰收啊。”
直郡王连忙应道:“皇阿玛圣明,这下百姓不必挨饿了。”
他侍候着皇上到了乾清宫正殿,他退回到武英殿,殿中他的弟弟和侄子们都解了斗篷和风帽,戴好头冠。
他叫人倒了碗茶来,茶虽烫也qiáng撑着喝了半碗。皇上年迈口重,刚才在东暖阁用的早膳太咸了,他来前就没敢喝汤或茶,这会儿早渴的喉咙冒烟。
一群弟弟都等着他,看着他。
直郡王放下茶碗,整一整衣服,戴上头冠道:“走吧。”
他身后跟着一串兄弟一串侄子,到了乾清宫殿前,远远的就看到一个杏huáng的身影站在那里。服色头冠在黑夜之下,白雪之上熠熠生辉。
走近,直郡王并身后诸弟和子侄都跪了下去。
太子是半君,他跪天地祖宗皇上,余下人都要跪他。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大日子里,不比往常能轻松点。
太子笑道:“大哥和弟弟们都起来吧。”
弘晰和弘晋刚才避到一旁,此时出来给直郡王等王伯、皇叔们请安。然后是弘昱打头的第三代们对弘晰请安。
在殿前广场上,重新排位。太子站在左侧最前方,直郡王错后一位站在左侧,往后是三贝勒到十四贝勒,再往后是弘晰打头的诸皇孙们。
他们站了约有半刻钟,宗亲大臣们也到了,全排在了他们之后。
天渐渐要亮了,直郡王在心底算着时辰,看着正东面太阳升起的地方。太子就站在那个方向,挺拔如松,他身上的杏huáng太子服在寒风中被微微chuī起袍角。
直郡王看着这个从他懂事起就要跪拜的太子弟弟,不知道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
殿中出来一个太监,高声喝道:“跪!”
广场上齐刷刷一片跪下的衣袍簌簌声。直郡王跪在地上,双手按着袖子扶在地上,额头几近触着冰冷的地面,他看到前面的太子也跪下了,与他们一般无二。
台阶上,皇上徐徐踱出,迎着初升的太阳。
太监再喊:“起!”
“跪!”
“叩!”
“起!”
“跪!”
……
后宫里,李薇跪在角落里,只盼着太阳快点升高。太阳一升起来,晒在身上就不冷了。
148、忧心
永和宫。
德妃叫几个大力的嬷嬷架着托到了榻上,两个宫女跪下来,小心翼翼的抱住她的两条腿缓缓的揉,德妃在上头轻轻呼着气,嬷嬷们盯着宫女的手,不停叮嘱:“轻点,缓着些,手别太重。”
德妃面上还带着冻出的青白,额头却冒出了星星点点的冷汗,她qiáng撑着笑着对嬷嬷说:“你们就放心吧,她们有数。”边说边对底下跪着的两个宫女笑笑。
两个宫女浑身紧绷,从肩到手腕是一丝不敢放松,每加一分力都要仔细思量小心,对着娘娘的慈爱垂询,回应的笑了下,脸都是僵的。
殿外,几个太监提着热水,抬着泡脚的木桶进来。
两个嬷嬷赶紧去接。铜壶里的热水都是煮好的药汤,专门用来舒筋解乏,宫里的娘娘们逢到这种大日子,一跪半天的,回来都要先泡一泡。
德妃此时的面色已经缓过来了,两条腿也没那么僵了,刚才撑着走回来时,连膝盖都不敢打弯。
跪下给她揉腿的两个宫女轻轻把娘娘的腿放下,起身,躬身退下到了殿后,才算是真正舒了口气。两人对视一眼,都笑笑,真比gān一天活还累啊。
殿中,德妃已经脱下了外面的旗袍,正在泡脚,宫女在榻侧欠身给她把头上的旗头解开,取下旗头和一堆钗簪后,紧紧巴着的头皮也放松了,德妃舒服的叹了口气,端起旁边的茶抿了两口,道:“前面孩子们都还等着呢?也给他们松快松快。”
嬷嬷躬身笑道:“娘娘慈心,奴婢们都记着呢。”外头的诸福晋、小妃嫔想松快也该回家松快,永和宫可不是她们松快的地方。
小主子们倒是无人敢怠慢,宫里主子们一向爱惜小主子。
德妃饮了半碗茶,闭目小睡了半个时辰,醒来后一惊,起身道:“我盹过去了,怎么不叫?外头的人还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