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日常_作者:多木木多(948)

  李薇也不说破,笑道:“是啊,都是多亏了爷。”

  熄灯后玉瓶退出去,躺在chuáng上的李薇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总忍不住的想,四爷现在怎么样了?在哪里?危险吗?

  紫禁城,乾清宫。

  有李光地和张廷玉,遗诏很快就找出来了,一式三份,满、蒙、汉三文。

  但找到后就僵持到现在还没打开宣读,眼见已经又耗了一天了。

  胤禟非要把他八哥喊来,还说直郡王也该到场,还有毓庆宫的废太子,他现在一口一个二哥叫得亲热。

  还要请裕亲王保泰,简亲王雅尔江阿,庄亲王博果铎等。

  胤几次提醒他都不见他收敛,最后没好气道:“那要不要把我舅舅也请来啊?”

  胤禟像是没发觉他说的是反话,还道:“对,差点忘了!”

  “你给我滚远点!”胤直接骂了他一句。

  胤禟这么胡搅蛮缠,坐在上首的四爷一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下面几位捧着遗诏的大臣们也都挺淡定的。

  说白了这是爱新觉罗的家务事,他们怎么闹都行。

  连三爷都快看不下去了,度着四爷的神色想说胤禟几句。

  四爷却道:“就如老九说的,把人都请来吧。”

  胤禟待要笑,四爷发话了,不但请了废太子、直郡王和胤祀,连还住在阿哥所的十五、十六、十七都叫来了。外面去请宗室的也都派去了。

  宣读遗诏,蒙文的给科尔沁亲王达尔汉来读。汉文的由李光地宣读。满文的隆科多读。

  去请人的却并不顺利。如宫外的宗室等,听到消息都告病了。像胤的舅舅阿灵阿,听去请的小太监说躺在chuáng上连气都喘不均了,别说进宫,能下chuáng都会要了他半条命。

  直郡王不肯来,毓庆宫里的废太子说这事他不来,但想去皇上灵前磕头上香,望新君准允。

  胤祀倒是来了,就是来得略晚。去请他的人走得太慢了。他到的时候乾清宫已经站满了人,十五等三个年轻的阿哥跟在哥哥们的后头,个个都是一脸震傻的表qíng。

  读遗诏的三人站在最前头,面北朝南,底下跪得密密麻麻,四爷跪在最前头。胤祀来了以后,见此qíng此景也无法可施,只好先跪好。

  隆科多还对来晚的胤祀使了个眼色。

  见都跪好了,他上前一步,展开明huáng诏书,大声道:“大行皇帝遗诏!”

  下面十五几人就抽抽噎噎的哭起来了,最小的十七直接趴到地上呜呜的哭起来。比起前面的哥哥们,他们还是深受宠爱的皇阿哥,皇阿玛就算搬到畅chūn园去也没忘了他们。

  悲声一起,下头的人无不脸上挂泪。

  幸好大家都不敢大声,他们哭着,隆科多朗声:“……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读完,他合上遗诏,退后归位。

  然后是蒙语,再后是汉文。三遍遗诏宣完,底下人一时都没反应。还是礼部尚书张伯行出列喝了一句:“臣,领旨!”然后重重的磕下头去。

  这一声算是把人都能喊醒了,不少人下意识的随着张伯行一起磕。

  四爷闭了闭眼,心里长出一口气,跟着磕下去。

  张伯行‘跪!叩!起!’,一声声喊出,带着大家行完三跪九叩的大礼。

  然后李光地、隆科多、张伯行等人一起跪下请‘新君’继位。

  四爷起身时,其他兄弟们都还跪着。

  他们无不抬头看着他,目光中各种含义都有,但更多的是乍逢大变的迷茫。

  四爷也是一样,他感觉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张嘴几次,刚说出:“皇阿玛……”这三个字,就泪如雨下。

  底下顿时一片嚎啕大哭,撕心裂肺。

  圆明园里,已经是又过了一夜。早上六点,李薇准时醒过来,睁开眼睛脑袋就无比的清醒。她起来时就叫玉瓶把张保喊来。梳妆未完,张保就匆匆过来了,她屏退左右,先问他:“qíng况现在怎么样了?”

  张保默默摇头,她轻叹口气,又想起昨天福晋想让弘晖出园子,问他:“王妃和大阿哥呢?”

  张保说:“昨个儿奴才进去后,大阿哥没再坚持要出园子了。”他也是松了口气。他侍候四爷久了,很明白这位主子是什么想法。像现在这种qíng况,最好的就是跟李主子说的一样,大家都乖乖的等着,不要四处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