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闺女的脸擦gān净了,乔氏才伸手捏了几下,道:“那也好,不过不许多吃……”叮嘱完了,乔氏才对着三兄弟道,“好了,你们一个个都回去做功课吧。”
江承让和江承许都是功课拔尖儿的,江承谚是个聪慧的,却尽耍小聪明,这功课比之两位哥哥可是差了一大截儿。江承谚自然晓得,这话是专门说给他听的。江承谚起身,朝着妹妹眨眨眼道:“明儿三哥再给你买。”
江妙仰头笑得开心:“三哥真好。”
江承谚心下得意,下一刻却挨了自家娘亲一记眼刀,立马缩了缩脖子,跟着俩哥哥走出去了。
乔氏吩咐玉琢将桌子上的烤地瓜和糖炒栗子收拾了一下,江妙倒是没阻止。待见玉琢搁在书上的拨làng鼓也一道拿走时,江妙才忍不住道:“玉琢姐姐,那个放着好了。”
玉琢点头称是,没动桌上的拨làng鼓。
乔氏倒是觉得稀罕,走过去将拨làng鼓拿了起来,左右转了转,拨làng鼓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倒是热闹欢乐。乔氏也是个有童心的,细细端详这拨làng鼓,自然能看出这拨làng鼓做得jīng致巧妙,一看就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乔氏知道,上回闺女生辰,收了许多礼,这个jīng致的拨làng鼓,大抵也是礼物之一。
可她这闺女,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哪里会稀罕这些?
乔氏好奇道:“这是谁送的?倒挺有趣儿的。”
江妙如实道:“是上回陆哥哥送的生辰礼物。”
她原本就对陆琉送的生辰礼物有些好奇,未料打开一看,送得竟然是个波làng鼓,真当她是小孩子呢。不过说来也是奇怪,她还挺喜欢的。
这段日子江妙没出过门,锦绣坞安静,有时候她无聊了,便玩会儿这拨làng鼓,听着拨làng鼓“咚咚咚”的声音,她也跟着开心。
乔氏将拨làng鼓递到了闺女的手里,坐在玫瑰椅上,又将闺女抱在了腿上。
江妙胖了很多,已经完全不是年初时那个瘦瘦小小的小女娃了。
乔氏想了想,道:“妙妙明儿随娘去宣王府,瞧瞧老王妃和宣世子吧。”
江妙拿着拨làng鼓的手顿了顿,抬头看着乔氏道:“娘,是……老王妃出了什么事吗?”上辈子她对老王妃的事qíng也知之甚少,可如今想起来,老王妃仿佛就是在这个冬天没的,算起来,也没多少日子了。她也是从陆行舟的口中得知,老王妃算是安详过世的,走前是嫡孙陆琉一直陪在她的身边的。
她已经两个月未见过陆琉了。
想来就是因为老王妃的事qíng,陆琉才无暇出门。
且不说陆琉待她好,三番四次救过她的命,就算她不认识陆琉,也很喜欢老王妃这个慈祥和蔼的老人。陆琉就这么一个真心疼爱他的亲人,若是去了,那对陆琉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打击。
江妙急急看着乔氏,问道:“娘,为什么不让华大夫去给老王妃看病呢?”华大夫连她都能治好,若是让他给老王妃看病,兴许就好了呢。
乔氏道:“自然是去了。一个半月前宣世子就去找过华大夫了……”说着,乔氏叹了一声,“那孩子当真是个孝顺的,华大夫那铁石心肠,都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只是,老王妃的病qíng虽有好转,可人到了一定岁数,到了时间,是任何神医都留不住的……”
对上怀里闺女水亮亮的眼睛,乔氏觉着自己的话兴许太过深奥,闺女只不过是个六岁孩子罢了,动什么呢?
乔氏道:“兴许妙妙现在还不懂,可以后就明白了。”
江妙乖乖的“嗯”了一声,而后将脑袋埋进自家娘亲的怀里,说道:“妙妙想去看老王妃,也想去看陆哥哥。”
乔氏摸了摸闺女的脑袋,道:“真乖。”
次日,镇国公府的老太太,便携长房儿媳乔氏一道去宣王府看望老王妃。
老太太瞧见乔氏带了孙女,才蹙眉道:“怎么带了妙妙?”
乔氏道:“先前宣世子对妙妙有救命之恩,老王妃也很喜欢妙妙,所以儿媳便想着,老人家看见孩子,心qíng兴许能好些。”
老太太自然明白这个理。可她这宝贝孙女,如今生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她心下有些担心,若是孙女再变成先前那般隔三差五生病,瘦瘦弱弱的模样。老王妃生了病,怕是时日无多了,小孩子身体弱,若是不小心染上一些,那她可是后悔都来不及的。人都是自私的,何况这种事qíng去不去都不打紧,她不想孙女冒这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