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姬_作者:希行(477)

2018-05-08 希行

  林秀才竖眉道:“就事论事,自己的才艺何须讨好他人来评判?卑躬屈膝求来一声好岂不是羞辱?薛青,你当初可是敢对廖承不屈作诗质骂的人,那可不是利人利己。”

  薛青笑道:“没有忘啊。”她说了嘛有时候利人是为了利己,还有时候损人也是为了利己啊,一面理了理衣衫,看向前方,“多谢学兄指教,该我们进去了。”

  林秀才也向前看去,见排在前边的队伍已经核查了号牌进去了,现在轮到他们长安府的考生,这个薛青还小,有少年人的莽撞激情也有少年人的怯懦,还有机会慢慢教好了,林秀才抖了抖衣衫向前,话题便就此揭过。

  暮色褪去夜色渐渐拉开,前方高大的建筑点亮了灯火,红彤彤的如同燃烧,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来到这黄沙道后,总觉得明亮的地方都像是火烧....

  这座建筑极大,足够容纳数百名考生,这里便是黄沙道的官衙,当初在这里举办了皇后和帝姬的葬礼,所以规格如同皇宫。

  “号牌。”

  略有些冰冷的声音传来,薛青收回视线,将悬挂在腰里的身份号牌拿下来递过去。

  一个禁军在灯火的照耀下看着手里的号牌,薛青,年十四,山西路长安府,一旁的文吏翻看着手里的文册,打量薛青一眼,提笔勾画。

  “进去吧。”

  薛青迈步向内,走上笔直的甬道,随着鱼贯而入的考生中走向大门。

  第五十一章 初会

  官衙内亮如白昼,房屋下路两边密密麻麻的灯笼,照耀着甬道上密密麻麻的考生们,他们行进的方向是正面的一座大殿。

  “那大殿不是黄沙道官员们办公的地方”裴焉子忽的说道。

  走在他身旁的薛青张双桐都看过来。

  “和别的官衙不同,知县只在两边侧殿。”裴焉子接着说道,看着正殿,“这大殿建成后只开过两次,第一次是皇后帝姬下葬,第二次是皇帝前来拜祭。”

  张双桐看向大殿眼睛亮亮,道:“那这还真是荣幸,特意为我们打开了第三次呢。”

  薛青则看着裴焉子笑了笑,压低声道:“焉子少爷看来听了不少热闹。”

  裴焉子道:“在这热闹的地方不想听也不行。”

  薛青和张双桐便都笑了,说笑间迈上台阶进了大殿,殿内正座下雁翅展开一张张几案,是属于朝中大人们以及考官们的座位,而余下的则分列两边按照州府摆放,此时殿内已经不少人入座,在座位上或者好奇的张望或者互相交谈,还有新进来的考生询问着寻找着自己位子的所在,嗡嗡乱乱,但这殿内高大阔朗,似乎吞没了一切嘈杂,沉默而威严。

  “这里,我们在这里。”

  长安府的人招呼着大家,很快便都入座,刚落座还没观察四周薛青便听到招呼声,薛青看去见隔着三排有两个男人招手,正是今日刚一同游历了黄沙道旧事的考生,薛青含笑冲他们摆摆手。

  两个考生收回视线,却听旁边有人咿了声,道:“那个薛少爷你们认得啊。”

  两个考生含糊嗯了声,探寻黄沙道旧事到底有些不妥,还是不要对人随意提起的好,大家都是读书人,应该很会听声辨意,不会再接着问了吧。

  但这个人却似乎不是读书人,闻言更是啊了声。

  “你们怎么认得的?”他道,探身过来,好奇又惊讶。

  听起来他也认得?那两个考生便看过来反问。

  那考生道:“长安府的薛青嘛,诗词神童,怎会不知。”

  诗词神童?两个考生很是惊讶,道:“诗词?不是射科吗?”

  那考生道:“什么射科,那是薛青啊,一首诗词送了大太监廖承命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江花月夜,我们这么偏远的地方青楼的姐儿都传唱呢。”

  廖承的事两个考生自然也听过,不过因为避世修身养性并没有过多探听,只知道这件事并没有记住是谁,此时不由惊然,那个少年!温文谦和进退有礼又带着几分孱弱,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他们不由站起身,向薛青那边张望要不要过去再熟络一下?便在这时大殿里一阵骚动。

  “来了,来了。”

  如此低语嗡嗡而起,所有人都看向殿门外。

  什么人来了?那两个考生便也跟着看去,有一众考生迈进来,清一色的素白衣袍,束着腰带,腰带上缀着珠宝,在殿内的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一时间倒看不清他们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