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_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1720)

  储君年少,正需要有人精心教导引导。顾皇后在这一点上,做得极好。储君的成长,众人都看在眼底,也为之欣慰不已。

  平西伯父子打着镇压平乱的旗帜,领兵逼近韩王藩地。

  韩王藩地驻军,早已被韩王多年来一点点地馋食收买,另有暗中豢养的私兵。合起来共有几万之数。凭着几万士兵要攻打京城,自然力有不逮。

  韩王也很清楚这一点。

  从一开始,韩王的目标便是割裂藩地,占地为王。

  韩王藩地两面环山,易守难攻。平西伯父子虽善于攻城,一时也奈何不得韩王。韩王显然早就有了打一场长期战事的准备。

  送到京城的战报,并不如人意。

  雪上加霜的是,朝廷镇压韩王的举动,并未威慑住虎视眈眈的魏王。反而加剧了魏王起兵的速度。

  两个月后,魏王软禁了钦差大臣,和韩王一道打出了“清君侧诛奸佞”的旗号。

  魏王藩地,正式宣告和朝廷割裂。

  ……

  两个月来,阿奕以飞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在看到魏王的奏折时,甚至没有动怒,只张口问众臣:“诸爱卿有何看法?”

  有什么看法?

  藩王叛乱,只有两个字,镇压!

  大秦的天子只有一个,大秦国土也不容任何人分裂!

  众臣一一张口出言,群情激昂,态度坚定。

  阿奕目光扫过众臣,略显稚嫩的少年声音响起:“平西伯父子已率领神卫军前往韩王藩地。此时该派谁前去魏王藩地平乱?”

  这个疑问,自然难不倒众人。

  兵部周尚书略一思索,张口举荐神勇大将军赵刚。

  赵刚已年过四旬,在一众武将中,年龄偏大,行事也格外老练沉稳。周尚书举荐赵刚领兵前往魏王藩地,自是希望沉稳的老将发挥长处,先控制住局势。

  崔阁老张口举荐顾谨知:“……定北侯府忠心骁勇,不必多言。顾参将官职虽不高,这些年在兵部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此次镇压藩王之乱,正是一块锋利的磨刀石。老臣以为,应该给年轻的武将一些机会。”

  这个人选一出,也得到了不少人出言附和。

  阿奕权衡半天,一时决定不下,便道:“此事明日再议!”

  众臣:“……”

  什么明日再议!分明是又要将此事禀报给顾皇后,由她定夺!

  皇上神志不清,躺在病榻上,宫中能给储君出谋划策的,除了顾莞宁也没第二个人了。

  众臣心中腹诽,面上却未流露,一起拱手应下。

  顾莞宁没有坚持再进金銮殿,已算退让一步。众臣心知肚明,只得在这等事上退让几分。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出征

  暮色降临,笼罩着巍峨肃穆的椒房殿。

  “……周尚书崔阁老所言,都有道理,我一时决定不下,所以想来问问母后。”阿奕将朝堂上众臣的争议和盘托出。

  顾莞宁不动声色地看了阿奕一眼:“你心里就无主见?”

  坐在一旁的阿娇忍不住插嘴道:“这怎么可能!阿奕肯定有些想法,只是没吭声罢了。”

  阿奕被阿娇说中了心思,也没害臊忸怩,笑着点头道:“我确实有些想法,这便说给母后听。”

  “赵将军是一名老将,久经沙场,论经验,自是远胜顾参将。顾参将确实年轻了些,不过,年轻武将更有魄力冲劲。或许能更快地打开僵局!”

  “再者,从感情上来,我也觉得顾参将更亲近些。”

  阿奕也不讳言,大大方方地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顾莞宁出自定北侯府,对阿奕而言,顾家是嫡亲的外家,自比赵刚要亲近多了。阿奕也更乐意提携顾家儿郎。

  顾莞宁哑然失笑:“这等话,在我面前说说无妨,在朝堂上可万万说不得。”

  阿奕笑道:“我又不是不解事的孩童,这点轻重岂能不知。”

  阿娇又插嘴道:“你既是有意提携二舅舅,便以赵将军为主将,二舅舅为副将。一起领兵平定魏王。”

  这倒是个好主意。

  顾莞宁略一点头:“这样也可。”

  阿奕也觉得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主意,立刻说道:“好,就这么定了!”

  ……

  朝事商议完毕,阿娇便和顾莞宁说起了后宫琐事。阿奕也在一旁听着,不时插言。母子三人,言笑晏晏,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