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皇家老男人(反穿)_作者:赵十一月(138)

2019-10-16 赵十一月

    足足的三下钟声,震耳欲聋,响彻了整个京都女学。
    这是要开考了。
    适才那个守在门边的女教习从门边走进来,然后从屋内的一个匣子里取出三份卷子,分别发给坐在屋中的三位考生。再有就是每人都有三张草稿纸作为备用——毕竟这第一场考试也考书法,学生们多是需要草稿纸打好腹稿,写的差不多了再用自己擅长的字体抄写到卷子上,以供考官欣赏书法。当然,为了防止作弊,草稿纸上面也要写名字,最后也是要收上去的。
    甄停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难免有些忐忑,拿到卷子后便先将上面的题目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随即便松了一口气:这卷子并不算难。
    卷子主要分做三部分。第一部分考的是常识,涉及到了四书五经上的释义,不过这毕竟不是科举,考得多是基础常识,这些题目还真算不上偏僻,甄停云粗粗看了一眼也不觉得特别难;第二部分是几道算学题,这倒是有些难度,应该是费一些时间的;第三部分则是一道策论题,题目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言何解?
    考试时间一共是一个半时辰。
    甄停云看完了整张卷子,心里慢慢的考虑着策论题要如何写,手上倒是不紧不慢的又把卷子翻到最前面,开始在草稿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提笔在草稿纸上写起了前面的常识题。
    事实上,甄停云这些日子紧赶慢赶,也不过是挑着紧要的学,最欠缺的就是这些基础以及常识。所以,她很认真的将这些题目一道道的看下来,虽然不全会,有些还需要仔细想一想,但这也确实是给了她认清自身基础的机会。而且,这些常识题并不生僻,甄停云大部分都答得十分顺利,等答完了题目再往回看,竟也都给答上了——这里面十之七八是她有把握的,剩下的几分这是她勉强填上的,至少比空着好。
    甄停云心里还挺满意的:毕竟,她对自己的情况也是十分了解,不可能真和那些自小学起的闺秀千金比,如今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接着,甄停云开始翻看起第二部分的算术题。然后,她就被第一道算术题给难住了。
    题目是: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家有客。”津吏曰:“客几何?”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不知客几何?”
    这里的杯就是碗的意思,二人共饭则是两人共用一个饭碗的意思.........
    甄停云看着上面一连串的数字就觉得头疼,只得抽了一张草稿纸,开始在上面画圈,一个圈是饭碗,圈里记两人,表示两人合用一个饭碗;一个圈是汤碗,圈里记三人,表示三个人合用一个汤碗;一个圈是肉碗,圈里记四人,表示四个人合用一个肉碗。最后,她画了个大圈,将这三个圈都包含在内,又写了个六十五,表示一共六十五个碗。
    于是,这道题也算是表达清楚了,能够理解了。可,这又要怎么算啊?
    甄停云又头疼了,她算学基础实在不深,看着这些题目,心里还有些慌——这还只是算术题的第一题,这要是答不出来,下面的题目肯定更难,这可怎么办?
    不过,她很快便稳住了心思,这上面的数字其实并不算很大,如果一时想不到更简单的解题方法,也可以用笨蛋式的算法来粗暴解题:
    十二个人,一共是用六个饭碗,四个汤碗,三个肉碗。
    六个碗,加四个碗,再加三个碗,可得十三个碗。
    若以十三个碗为一摞,那么六十五个碗就能分成五摞。
    一摞十二个人,五摞就是六十个人。
    甄停云算出了答案,虽然还有些不确定但还是的长舒了一口气,接着又往下看,心情也渐渐放松了下来——其实只要不慌,慢慢的解题,似乎也不是很难嘛。于是,下面的两道算术题很快便被甄停云寻到了解题思路,也都解了出来!
    不得不说,这题目竟是比甄停云想象中的更加简单,所以,她很快便写完了全部的算术题,然后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最后一道策论题上。
    着道策论题看似简单,仿佛是让人解答圣人之言,且这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乃是出自《论语》,读过书的差不多也都是知道的,堪称是千古名句,众所周知。所以,策论出这句仿佛就是一道送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