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袁家一家子就这么在李家庄住了下来,还被分了几亩荒地。只要开垦好了,至少也是不用饿肚子了。
李家庄这地儿算得上是个风水宝地,或者说这整个镇的风水都不错。别看别的地方闹饥荒闹得都饿死人了,可是这地方地下水丰富,在那大旱的年头只要家里的人勤快些,多挑着水浇浇地,那收成虽说比不上丰收的年头,可是那也是能吃上干饭、填饱肚子的。
老袁头被分到村后头的几亩荒地之后,那是实打实的领着一家子人下地干活,勤勤恳恳的,像个会过日子的,倒也规整出了好几亩的地。靠着周围乡亲的接济,那也比过逃荒的日子不是强多了。看他们家在村里安家后又生了一个孩子,也就知道他这日子过得好不错了,不然他哪还有这闲心跟媳妇生孩子啊。
李家庄好啊,人都是那好的乡村就得有山有水的,他们这儿没山,只有水,可是这日子过的倒也挺红火的。再加上这鬼子也没道他们这儿来,政府名存实亡没有个收税的,除了接济那些出去参军的汉子,他们这儿还真是成了个世外桃源了。
当然了,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他们没有让那老袁头进村。
老袁头进村=鬼子进村,这是村里人后来才的出来的结论。
老袁头生动的给他们上了一课,课时的名字就叫做“农夫与蛇”。而老袁头就是那毒蛇。
老袁头确实在村里过了两年安生的日子,可是也就这两年了。
这两年他可是把这村里都给摸透了,别的不说,就这村里的人,男少女多。用脑子仔细想想,就能约莫出个门道来。
大概也是看着这村里的日子过得好眼红吧,这老袁头也不知道用什么法子,竟然跟城里的宪兵队联系上了。
那宪兵队是哈,那是不把老百姓当人看的鬼子。在他们眼里,没准儿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的畜生呢。这畜生竟然还学会存粮了,没准儿在什么地方还和皇军打仗呢。
这能忍吗,绝对不能。
所以,在老袁头住进村里满打满算的两个年头,鬼子就进村了。
这鬼子既然已经得到了消息,即使是还没有证实,那也是宁卡错杀一千,也绝不会放过一个的。所以,不只是李家庄,整个小镇没有一户人家没有被搜查过。
搜出来那白花花的粮食,那是一粒都没给他们留啊,连夜就用火车运到了省城,存了心是想让他们饿死呢。
这个时候,胡老太也反应过来了,这是老袁头告密了。
要不然这好好的鬼子不待在城里,跑他们这儿“穷乡僻壤”的地界儿来干啥。还有啊,家家户户都被搜了,怎么老袁头家里就没事儿呢。
胡老太心里真是恨急了,可是拿那老袁头一点办法都没有啊。那鬼子拿着带着刺刀的步qiang,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上去就是送死啊。
胡老太不想死,所以她竭力忍住了。
可是还有那没有忍住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还没等胡老□□抚住乡亲回过神来,就被鬼子给突突了。
那几年,整个小镇几乎是家家都在办丧事儿。李家庄的祖坟又扩建了一大片,埋着的是那些还没有成家立业的小伙子。
他们村是不是要感叹一句祖宗庇护啊,邻村被无理由活埋了五十多口子。硬要找个理由的话,大概就是看他们这群支那猪、东亚病夫不顺眼吧。
那一年,村里参军的更多了,可是跟老头子不是一个队伍的。不怨他们,怨只怨当初他们受苦的时候帮他们的不是老头子;叹只叹,当年那支队伍路过了他们村,帮他们打跑了鬼子。
所以啊,老爷子不怪老五李立信跟他政治倾向不同,也不怪村里的人竟然没有一条心。那个时候,只要是有点血性的汉子,就绝对忍不了自己的老婆孩子被人骑了头上拉屎拉尿,哪还管什么政治倾向,只要让他们打鬼子,那是连命都可以舍了的。
这老袁头也真是好狠的心,告他们藏粮食也就算了,竟然还揭发他们村里的男人参军。他们一个村的人被拉道城里菜市口的时候,就是民党救得。所以胡老太做主每年不但给红党送粮,还给民党送粮,这村里人也没有不支持的。
这人啊,不能跟老袁头学,得讲良心。
善恶终有报这话糙,可理儿还真是那个理儿。
就像是老袁头的媳妇死的不明不白,老袁头最后也成了个扫大街的,闺女嫁给了个得了羊癫疯的,到现在又被他的儿子给□□死了,这都是报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