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好,对我也很好。”
王秋芸放心地点点头,“你很聪明,看男人的眼光为娘不担心,不过为娘倒是好奇我这未来的女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机会娘一定要见一见他。”
“好!”
此时正值夕阳西下的时候,暖暖的柔光照在房间中,空气中漂浮的尘埃清晰而明亮,青铜兽头上氤氲着淡淡的熏香,一对母女脸上带着笑容谈论着什么,斜阳柔化了二人的笑脸,场面有着说不来的温馨。
……
自从经过书房交谈一事之后,苏清城便不再将自己锁在书房中,而是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犬马声色场所,和南安城中的纨绔子弟厮混在一起。然而除了听了听小曲,看看歌舞,喝喝美酒,也从来不会做出什么出格举动,可谓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典范。
一从外面回来,他就立刻让江采苓到书房和他商量分析一些事情,有时候晚膳也在书房中吃了。苏清城这几日都会忙到很晚,便在揽胜院休息,无意中冷落了杜念玉。
这让心思敏感的杜念玉十分心慌,最近苏清城的所作所为她越来越看不懂了,尤其是他对江采苓的态度,明明他之前对那个女人满是厌恶,与其合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是现在他们二人却有着天然的默契一般。
这很不对。
杜念玉觉得有必要做些什么了,美眸半眯,脑海中忽然闪过了吴晓瑶的身影。吴晓瑶和江采苓不对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且上次江采苓打断了吴晓瑶的及笄礼,她心中定然是十分恼火。
若是吴晓瑶能彻底让那个江采苓消失,她自然高兴;而吴晓瑶即使失败了,她也可以从其中干净地摘出来,独善其身,她依旧是那个柔弱良善的杜夫人。只可惜那个吴晓瑶是个脑子不灵光的,想要一举拿下江采苓着实困难。
不日之后就是下元节,杜念玉心中闪过了一个妙计,立刻坐到桌案前,铺开宣纸用左手写在纸上写着什么,写好之后卷起来放到袖笼中。
此时玉梅刚好进来添茶倒水,杜念玉弯弯唇角,扯出了一抹苦笑,“玉梅,你说清城这几天都在忙什么呢,是不是厌弃了我。”
玉梅见到杜念玉如此悲伤的样子,连忙上前安慰道,“夫人,殿下对您的情谊我们这些苏府老人都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他心中向来只有您一个人,哪里放得下其他女子?”
“真的吗?”杜念玉美眸已经泛着一圈红色,湿漉漉的眸子满是希望,“明天陪我去一趟街上,我想买些胭脂。”
她自从来到南安之后就很少出门,若是明日忽然提出要出府,想必会引来怀疑,于是她便利用了人们的同情心完美地掩盖了她的目的。
翌日,威武将军府。
“小姐,侍卫说一个蒙面女子送来了这个要给您。”
吴晓瑶柳眉微蹙,接过了侍女手中递来的信封,看过来信之后,面色一变,连忙问道,“这送信之人可还在?”
“那女子留下了信就离开了。”
重新又看了一遍信上的内容之后,吴晓瑶唇边流露出得意的笑容,对身边的侍女幽幽开口道,“你知不知道在这南安城中哪里乞丐最多?”
“应该是北城郊的荒庙里,大多是都是写老人和孩子。”
“不,”吴晓瑶摇摇头,美眸中射出幽暗狠毒的光芒,“我是说男乞丐最多的地方。”
正文 第121章 多事之秋
南安,下元节。
楚国四季如春,十月依旧是花草繁茂的季节,虽然晚上的温度比正午时候稍稍低一些,但是却不会觉得寒冷,反而觉得十分的凉爽。
圆月挂在天空之上,像是一轮皎洁的玉盘,泛着莹莹光芒。笔直的街路两旁人潮涌动,叫卖声音此起彼伏,随处可见各种精彩的表演,看得人眼花缭乱。
在这种氛围之下,江采苓渐渐发现南安和洛阳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画舫在护城河水上缓缓的行驶着,花灯挂在街路两旁,照亮了夜的黑暗,宛如白天一样的明亮。孩子们手中拿着糖葫芦或是花灯奔跑着,你追我赶,嬉戏玩闹;眷侣们在灯火阑珊的地方脉脉含情地对视着,许诺着山盟海誓、地久天长。
如果单单看眼前的热闹场景,谁又能分得清这究竟是洛阳还是南安呢?
江采苓本来不愿意出来她今天的右眼皮一直在跳,总觉得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然而苏清城却说这下元节当夜的南安比起除夕夜都热闹,而且杜念玉似乎对于下元节十分感兴趣。苏清城和小妾丹毒出门游玩这件事若是传到谏官耳朵里,对她也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