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胤禟如今被关在府上,宜妃倒是抓住时机就要在康熙耳边旁敲侧击,意图让他早日将人放出来,这么长的时间过去,康熙的态度也确实开始松动,可正因为这样,胤禟在这种时候越是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宜妃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前功尽弃。
而胤禟经过被康熙幽禁,又经历了所有生意被人吞并的打击,如今脾气已经沉稳许多,至少不会看不清形势,听不进其他人的劝。
胤禩见胤禟被安抚下来,心里着实松了口气。
之前胤禟贸然找上托合齐兄长,结果导致他们所有人被骂,胤禟掌握的那些生意也尽数被人吞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许多原本投靠了己方的大臣倒戈,实在让胤禩吓得不轻。
若非如今夺嫡的主力已经变成了胤禵,而胤禵对名声的依赖又没那么重,恐怕他们这几个兄弟早就该洗洗睡了。
胤禟眼珠转了转,语气有些沉闷:“我们这些做儿子的不好去问皇阿玛是何打算,但让母妃去试探一下皇阿玛的想法,总不会犯忌讳吧?”
胤禩犹豫片刻,想到自己连个爵位也没有的现状,到底是点了头。
四妃当中,德妃生子最多,但最得康熙宠爱的,还算宜妃。因为她知情识趣,且一心扑在康熙和两个儿子身上,并无太大野心。这点,从她在老五出生不久,就将孩子送到太后身边养育便可看出来。
按理说,这样一个妃嫔,日后不管是谁上位,她都可以得到善终才是。
但宜妃偏偏有个一心要往夺嫡这个漩涡里面搅和的小儿子。大孙子小儿子,老人的命根子。宜妃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儿子日后下场凄惨,很是做了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最后也因此得罪了胤禛,若非还有个坚持不往夺嫡之争里面掺和的大儿子老五,宜妃的下场恐怕比胤禛那个当上太后没多久就暴毙的生母好多少。
如今胤禟出事,宜妃自然是想帮忙的。她几乎是在得到消息后,没犹豫多久,转头就吩咐了身边的嬷嬷,想让其去将康熙请到自己的宫里。
那嬷嬷有些不愿,但忸不住宜妃坚持,只能转身往外走。
好在才到门口,老五便到了。
“额娘,您不能去找皇阿玛。”老五认真地看着宜妃,表情严肃,“之前您想为老九求情,儿子就不太愿意,但您不听劝,儿子也没奈何。可如今爵位一事与老九根本就没什么关系,您去掺和究竟是图什么呢?您和老八的关系什么时候那般好了?” 老五才进门,便立刻挥退了殿中所有奴才, 如今正眉眼深沉地看着宜妃。
宜妃看着老五, 下意识地皱紧了眉头:“你这是什么话?我这是为了老八吗?我这是为了老九, 为了你的亲弟弟。”
老五深吸一口气:“若真是为了老九, 您这种时候去找皇阿玛才是害了他。”
“本宫不过是找皇上问问老四家那几个孩子的爵位情况, 怎么就害了老九了?本宫又不打算为老九求情!”宜妃心情不大好,说话也就带了几分火气。
宜妃当初统共生了三个儿子,但长子刚出生就抱养到了太后膝下, 有太后照料, 老五本身性子也好,自然不需宜妃太多关注, 之后幼子又早逝,于是宜妃在后期几乎将所有母爱都放在了老九身上,对他的喜爱与看重自然不同寻常。如今老九都被禁足在府上这么久了,康熙一点儿将人放出来的意思都没有不说,如今甚至让老四的儿子骑到了他头上?
她对康熙了解至深,明白他这样做的背后也许并无太多深意, 但有这么出息的孙辈在旁对比着,日后皇上对老九定会愈发不满,却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宜妃焉能不气、不着急?
如今老五不但不想着帮老九转圜一二, 甚至不让她去为老九谋算,实在让她不虞。
老九语气淡淡:“儿子倒是觉得,老九就这么被禁足着,倒是好事。”
宜妃心里憋着的火一下就炸了:“你这是什么话?有你这么做人哥哥的吗?”
“儿子自认对老九已经仁至义尽, 并无任何不妥。”他轻嗤一声,“额娘倒是说说老九对我这个兄长可曾尽到了弟弟的本分?他除了遇到麻烦找到儿子去求太后,除了一味地拖累儿子,可曾对儿子有半分在意?如今也就是为了您日后的生活,儿子才来劝一句,若是额娘非要一意孤行,也没事,左右日后老九出了事,儿子也能将您接出宫去奉养。只求您一句,凡事克制些,给自己留些余地,否则惹恼了……直接将您留在宫里磋磨,儿子一个亲王,也没法与之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