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哥,你要买什么电器?”家里能称为电器的就一个旧彩电,还是亲戚家送的。他们家用旧的,换新电视时,送给了他们家。
“彩电,冰箱,洗衣机,先买几样简单的,等开年盖新房子以后,再买其余的。”
沈清和的话一出,身边的沈清华双眼发亮,“哥,盖新房子啊,盖一层还是两层?”
“盖三层。”
他想着一部到位,一次性盖两套乡村别墅,老房子上盖一座,再以弟弟的名义买自家隔壁的那块地基,盖上一座。
他是长子,以后是要管父母的,在他们村还是看重长子。没有特殊情况,父母一般都是跟着长子过。
下午,沈清和在县城最大的电器城逛了一圈,在一家电器店,买了最大尺寸的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热水器,电热壶等,让他们先送到自家安装。
时间还多,沈清和顺便还去家具城逛了一圈,买了两张新床,一个衣柜,还有一套沙发,一张新书桌还有舒服的椅子。
沈清和是打算一下午不停的买买买,离开家具城,又去了商场,床上的被子枕头,还有床垫,以及床上几件套,通通买了不少。
一通忙下来,沈清和完全忘记自己该打电话告诉家里的父母,他只是不停的买买买,等在家里的父母收到前后三辆车送回去的物件,直接傻眼了。还要打电话给他确认。
此时的他,已经用一个环保箱,装了不少肉,鱼,蔬菜,水果还有一些佐料,都是从空间拿的。比外面的要健康味道要好。
嘴里叼着一根棒棒糖,吸吮着,坐在车里,等待着即将放学的弟弟,刚才老爸在电话没好气的说了他一通,说是回家还不告诉家里,想造反。
放学铃声响起,等待二十分钟后,沈清华带着同班同学刘汉民站在沈清和车门边。
刘汉民有点拘束不安,他是蹭别人的车坐,关键是同学的哥哥事先还不知情。
“哥,这是我同学刘汉民,我们初中就是一个班的。我想让他坐咱家的车回去。”
“行,不过后面放了不少东西,有点挤,不介意吧?”
面对老师们口中的传说人物,刘汉民很紧张,好不容易才挤出三个字,“不介意。”
上车后,沈清华坐在副驾驶,兴奋的很。刘汉民尤其兴奋,他住在镇上,家里条件比沈清华好,还有接触的有钱人也比沈清华多那么一丢丢。
对车的了解,也比沈清华多,他早就认出来这辆车的牌子,是个名牌,很贵的。
坐在后面,他忍不住的悄悄摸起来,座位真舒服,比他坐过的所有小轿车都舒服。
新鲜过后,两人还聊了起来,沈清和专注的开车,离开县城走了二十里,路况越来越差,到了他们自己镇上,路已经朝稀烂发展。 从镇上到村里的短短十八里路,几道弯, 坑坑洼洼, 大坑一个接着一个。想避开大坑都有点不可能,颠簸得沈清和都有些不舒服。
还没有进村, 沈清华已经看到在村口张望的父亲, 小手挥的贼起劲,还大声的喊道,“爸,我们回来了。”
站立在村口的沈父,穿着一件旧蓝色外套, 风吹的眼睛都眯了起来,看着越来越近的车,担心和兴奋都在他心头萦绕。
车在他跟前停住,沈清和走下车, 看着被生活压垮背脊的父亲, 才四十四岁,在城里还算年轻的年纪,已经老的像五十几岁的人。
“爸, 我回来啦!”
“回家。”沈父望着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的大儿子说道。
“好,回家。爸,您坐副驾驶, 小华下车坐后面去。”
“遵命。”沈清华举起手,做了一个敬礼的动作。
坐在副驾驶的沈父,进村回家的一小段路, 脸都快笑僵了,让大儿子停了无数次车,在大家羡慕的眼神中,心情变得越来越好。隐约还带着一种自豪骄傲,自己儿子“立”起来了,能做顶梁柱,自家也不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不会再有人用可怜的眼神望着自己。
回到家里,沈母围着围裙,站在家门口,也是眼巴巴的望着由远及近的越野车。她一辈子都没有坐过小轿车,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看的小轿车,沈母的眼中含泪,望着向她走来的父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