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听村里的后生们说的,半路就迎到已经离婚回家的侄女母子。他赶快过来看看,到底是个啥情况。
“二根,咋回事儿?”乔大根上炕以后迫不及待的问。
“翠花离婚了,和娃子跟着她,也好,以后她也有个依靠。”已经离婚,他还能说什么,埋怨也无济于事。
“老二,去喊石头(沈清和)来,我问问他 ,到底怎么离的?”
“是。”
乔长江一溜烟下炕,去到房间,“石头,来堂屋,说会儿话。”
“来了,二舅。”沈清和自己已经整理好衣服被子,他和姥爷睡一张炕,妈和姥姥睡一张炕,节约柴火。
“大姥爷好。”
乔大根很喜欢眼前的侄外孙,他也有一闺女,不过比侄女小七岁,结婚也有几年了,生了一对儿女,还都小,一个才七岁,一个才四岁。
“坐,石头啊,你妈离婚,咋离的?”
“沈家人是想逼死我妈,或者逼的我妈主动离婚,昨天不是我在医院心神不宁,预感到要出事,不顾医生护士阻拦跑回去,估计我妈激动下早就自杀了。
我回去时,家里正在逼我妈离婚。也就是我回去了,我妈才醒悟过来。
早上我们钢厂找的他们工会做主,我和沈保国断了关系,他不需要再管我,我以后也不会管他,只是我得姓沈,这是说好的。
再就是给我妈这些年在老沈家做牛做马的补偿,补了一百进了粮票,还有补了一些钱。
离开的时候,我们去买粮食,路过北边靠近郊区的地方,看到那边在盖一个大厂,一个拖拉机厂,也在招工,麻着胆子去试试,我和我妈都入了贵人的青眼,还真的招进去了。
我妈去食堂做饭,我去办公室跑腿。还是正式工,明天我就去转户口,顺便在城里看看有没有私房要卖。
我妈后天就上班,我身体不好,厂里也还不是很忙,让我半个月以后上班。
我想到时带我姥爷姥姥一起去城里住。”
沈清和慢慢的说了一大堆话,这些话本就该让他们知道,只是吴书记介绍他们母子的事,没有说。不想给吴书记带去麻烦。
钱,粮票,工作,算是过了明路。以后有闲话,家里人也知道始末,也知道该怎么怼人家。
只是招工成为正式工的事,如同一颗顶级炸弹,炸到乔长海,乔长江的心中,他们也想被招工,或者自家的孩子被招工。
都结婚早,也比乔翠花还大,家里的大孩子,也比沈清和还大。
两人也希望家里的大儿子能招工进城,机会难得啊。
两人期期艾艾半天不说,主要是不好意思说,还是乔大根没眼看自家两个怂货。 乔大根是个明白人通透人, 知道大外孙既然说出来,也就是不怕他们求帮忙的事。
或者说人家已经想到了, 他索性直接开口问, “大外孙,你明儿去转户口,能不能帮你喜子哥, 还有福子哥问问,能不能也进厂做工人,即使不能成为正式的,临时的也行。先干着。”
“大姥爷, 明儿我进城, 让我喜子哥,福子哥一起跟着去就是, 我问有啥用,万一遇到贵人机会好,被招上了也说不定。”
“对对对,还是我大外孙想的周到, 去试试,等下回去我就让他俩洗澡洗头发,给整干净利索,明天再去,也许能有机会。”
乔大姥爷高兴,要是喜子福子都能进城当工人,以后家里真没啥需要操心的。
夜晚, 一家四口坐在炕上,说了许久的话。乔老爷子也知道了,闺女有一千块钱,他点头嘱咐老婆子,不许说出去。
除非沈家到处说,要不对外就不要说。
清早,天还没有亮,沈清和去山里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七八只野鸡,装在背篓里面。
还没有吃完早饭,乔大根父子三带着乔国华(喜子),乔茂华(福子)一起过来,一家人也不矫情,直接坐在炕上等着。
地上一角的背篓里面堆起来的野鸡,乔大根一家五人全看见了,福子跳脱一些,他开口问道,“叔爷,老多野鸡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