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好笑的告诫眼前的年轻人,只是年轻人瘦的哟,她都不相信是坏人,一阵小风就能刮走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坏事,估计想做坏事也没有力气做吧。
“嗯,记住了。”声音闷闷的,一路跟着。
居委会一群大妈坐在那儿,郑兰芝带坐在一边,让沈清和自己坐,她翻找一个本子,看了一会儿才说,“小沈,你打算租多大的房子?”
“郑大妈,有没有要卖的房子?”
沈清和被一群大妈观望着,有些不自在,主要是她们跟看动物园的动物一样。
他知道自己瘦的有点惨不忍睹,就是已经吃了丹药,可瘦弱的身体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壮起来。
那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他现在的形象真是差到极致。也不怪人家盯着他看。
“哎,小沈你到底是租房还是买房?”郑大妈放下笔,好奇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买房最好,没有就租房。”
“买房有啥要求?”
“我家四口人,能住的下,最好是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
“哟,要求不低。还真有几家适合你,你要不要去看看。”
“那最好就是有点麻烦您。”
“不麻烦,都是为人民服务。”郑大妈拿着本子先给沈清和提前介绍几户要卖的房子。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工作的事,山山老家就有人遇到过类似的奇遇,在那样的年代有了份工作。当然这样的机遇很少,山山夸大一些,一下子解决了母子俩的工作。勿喷! 第一家:是一座三合院, 三正左右各一间偏房,东西厢房给三间,一个小院子。家里人要离开滨江, 近些年都不会回来, 只能卖。房屋还很新,是解放后盖的。还有一口水井,也是很方便。独门独户的,左右也是差不多的三合院。
第二家:是附近花园洋楼的一个套间,有六十平,有单独的厨房厕所,两间房, 但是后面有个单独的阳台,封闭起来也可以做间房。房主也是离开滨江,她是工作调动。
第三家:是楼房, 是稍远一点的服装厂的老宿舍,在二楼,小小的三室一厅一卫一厨。一家人刚好能住下,房主一家卖房是因为被亲人骚扰过度,才想卖房子。
听了还得实地考察,沈清和跟着郑主任郑大妈一家家的去看,最先看的就是那三室一厅一卫一厨的房子。
有家庭纠纷, 沈清和不想要那房子,不过他还是老实跟着郑主任去看。
沉默的不说话,也不对那房子发表意见。他这样, 郑主任也没明白,二话不说带着他去洋楼看房子,哪哪都好,价格也合适,只是太小了点。一家四口住着有点不合适。
虽然他很喜欢洋楼的那套房子,抽水马桶,铺着明亮的地板砖,还有刷的白白的白墙。一切都和现代差不多,感觉很棒。
只是不只是他一个人住,沈清和毕竟不是此方世界的土著,对于一大家子挤在小小的房子里面。
他更习惯住大房子,喜欢无拘无束。
看完第二套房子,两人继续去看第三套房子,一进去,沈清和就很喜欢,七成新的房子,里面的家具一应俱全,人家也不带走。
距离太远,没办法带走,屋主还住在里面,二老说只带走衣服被子,还有粮食,就是锅碗瓢盆都不带走。
他们是去南方投奔儿子,儿子在南方工作,是名职业军人,夫妻俩都忙,家里的孩子没有人带。
他们这一离开可能就是余生都要在南方度过。家里的房子也找不到可以放心托管的人,干脆卖掉,去南方在儿子部队所在城市买套房子。以后不用带孩子了,他们也可以从部队住到城里去。
部队的家属院一般都在驻扎的山里。住在城里他们没事也可以回部队看看孙子孙女们,离得近,才方便。
每间房子,都保养的不错,地下还抹了水泥,墙有点泛黄,但是也干净整洁。
几间屋子都有炕,用青砖砌的炕,石灰刷的白墙,周围贴着报纸,每一个房间的炕上都是干干净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