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金手指[快穿]_作者:传山(59)

2019-11-18 传山

    “但愿吧!”章淑芬不知道自己和丈夫能坚持多久,能苟活一天算一天。

    洗完衣服,章淑芬端着在窑洞找到的旧破木盆,还有提着沈清和送的水桶和竹篮回到暂住的窑洞。

    “嘎吱”窑洞的门碰一下,都能发出声响,窑洞内,章淑芬的丈夫陈源,还有他们两人的朋友曾泰,正在打扫窑洞。孙支书给他们三天休息的时间。

    早上,还打发人给他们送来了一月的粮食,说是一月,可是要是让他们三人吃,即使只吃六分饱,也只能吃上半个月。但是也别没有的好,他们三身上除了身上穿的一套衣服,还有随身携带的包袱,也是曾泰家的儿子打点过,才能带着包袱。

    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夫妻和曾泰已经几年不见,还有这样的缘分,居然能被下放到一处地方改造。托曾泰儿子的福,他们也能托人从被封的家中拿出来衣服和用过的生活用品。一路带到大西北来。

    “老陈,老曾,咱们有了一只水桶,以后取水方便许多。”章淑芬轻轻拍打旧水桶,支书没有送来水桶,只有一口上方破洞的铁锅,还是支书自家的,其实补补还是能用,但是这些人没有,只能先借给他们用。

    事先说好的,是借给他们,以后要还回去的。

    “水桶?谁送的。”陈源放下手里的抹布,走了过来。

    “昨天和我们一起回来的小沈,他送的,还有洗衣皂,竹篮,三只碗……”

    曾泰手里的旧扫把还在窑洞的墙上舞动。

    他们住的老院子,有四间窑洞,还有两个大棚子,是专门给生产队养骡子,放骡车的地方。

    以前住在这里的主人,离开多年,一直了无音信。窑洞早就荒废,公私合营以后,成立公社,这里就加盖两个结实的大棚,用来养骡子,放骡车。

    窑洞即使荒废,生产队的人都没有谁说用窑洞养骡子。万一此处窑洞的主人后代回来,他们也不好交代。只是院子大,生产队就加盖了两个结实的大棚。    三位老人承了沈清和的这份情。初来乍到, 他们什么都缺。不收就没得用。

    几日后, 老天终于放晴。

    周围的黄土山,已经隐隐见到不少绿色。只要沈清和走过的地方,都悄悄撒下不少牧草, 还有洒小不少稀释过的生命之源。

    黄土依然还是黄土,却有了很多的不同。

    除了种植庄稼的山梁,包裹住白羊生产队的所有山梁, 都有成片的牧草在阳光下轻轻舞动。

    每一道山梁, 沈清和都只是撒下一小片牧草种子,只是现在却发展了许多出来。

    早上,沈清和牵着家里的三只羊去到窑洞后面的山洼,山洼很大,但是数十株苹果树轻舞摇摆, 满山洼的牧草也在威风中轻轻摆动。牧草上还能见到珍珠一般晶莹剔透的露珠,是黄土地上难得见到的一景,不看别的地方,光看山洼,还以为这里是美丽如画的江南。

    绳子绑在树上, 每只羊都相距甚远。周围的牧草, 能让三只羊吃的饱饱的。

    拴好羊,回家背着锄头, 去上工。

    他最近两天的任务的是锄完这几亩地的草, 才能有满工分。

    一锄一锄, 洋芋(马铃薯)是65年新引进的品种。已经有了先一年的经验, 今年洋芋的生长不错,大家伙归结于是经验和水源。有了水源浇地,长的好,似乎是应该的。等到九月收获,估计产量很高,沈清和看着满眼绿色的植株,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满足。

    周围的旱地,都有人在劳作。大部分都是妇女和半大的孩子,成年的男人去给要来的知青修缮窑洞。

    沈清和借此机会,也找常木匠给他打一个装粮食的四方大木柜和一个大炕柜。还得做一扇窑洞要装的结实木门。

    原本说好的收购站杜站长要来收西瓜,可是前些日子一直下雨,也就没有来。看来最近几天,杜站长肯定会跑一趟。

    沈清和动作不停,可是他的脑子也不停,一直在想事情。

    八月二十日,白羊生产队迎来第二批知青。

    到达的时候,刚好是下午收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