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武帝穿成康熙_作者:元月月半(222)

2019-11-18 元月月半

    “劳役?”刘彻眉头动了动,“给你做事也得服劳役?”

    康熙:“给你我自然不用。问题关键你让他做一万支鸟铳,戴梓就想找年轻的能工巧匠。这类匠人脑子聪明身体好,天赋极高,不论在哪儿做事都前途无量,不可能为了戴梓辞工。因为戴梓找人的时候,也没说让他们去做鸟铳和大炮。”

    “当然不能说。”刘彻不假思索道,“老百姓会以为朝廷又要打仗,闹得人心惶惶,那些时刻想要推翻你的人一定会借机生事。”

    康熙点头,“你当时不准戴梓大张旗鼓的找,朕也想到这点。朕这几天就在琢磨,直接取消匠籍,匠人不用服劳役,戴梓就好招人了。”

    “你确定?”刘彻道,“取消的话会少很大一笔银钱吧?”

    康熙仔细想过,“没多少。”

    “那就取消。”刘彻道,“明日早朝颁旨?”

    康熙摇摇头,见他露出疑惑,“快过年的时候再对外颁布,让老百姓高兴高兴。”

    这个主意不错。

    除夕前一天/朝廷废除匠籍,果然如康熙所料,百姓拍手称快,举国欢庆。

    刘彻来到大清的第三个除夕就在这个氛围中度过。不过,过年那几天他是灵魂状态,因为他实在不想祭拜康熙的祖宗,更不想跟他后宫那些嫔妃周旋。

    春节过后,戴梓再次出去找人,果然比年前好找。

    并不是能工巧匠辞工了,而是不用担心成了匠人要入匠籍,报名的人多了。

    人多选择多,没几天戴梓就挑十位脑子活泛,手也巧,年龄不大的学徒。

    戴梓精挑细选的人也没让他失望,在营区待半个月,很多东西就上手了。戴梓挑其中两个做事格外认真的亲自带,禀告朝廷之后,就把两人收为徒弟。

    刘彻闲下来想起戴梓的奏章,就问康熙,“两个太少了吧?”

    “戴梓一个人也带不了太多,精力用在教徒上,他可就什么都做不出来了。”康熙提醒他。

    刘彻点头,“我知道。但是指望师傅教会徒弟,徒弟再传徒弟,等你我寿终正寝,也难教出十个人来。”

    “你想怎样?”康熙问。

    刘彻托着腮帮子,望着院中被狂风卷起的尘土,往南边努一下嘴,“像国子监那样?”

    康熙惊讶道:“戴梓开班授课?”

    “我是这样想的。可是戴梓一个人,精力有限,一天上一个时辰,他至少要准备半天。这些去掉,就没时间制作鸟铳和大炮了。”刘彻道。

    康熙刚才感到吃惊,正是因为他知道刘彻不可能让戴梓把主要精力放在授课上,他便以为自己理解错了,“让别的人先教,比较难懂的让戴梓上。五天上一次课?”

    “五天,还行。”刘彻应下来,停顿一下,看向康熙,“我担心他不会教。教徒弟和教学生不一样。”

    康熙笑道:“这点你放心,以朕对戴梓的了解,他一定能教好。”

    刘彻看向他,没糊弄我?

    康熙摇摇头。

    刘彻立刻宣工部尚书,把此事交代下去。

    翌日早朝,再次看到便宜儿子从四个增加到六个,刘彻有那么一瞬间不习惯。随后想到五阿哥和七阿哥没什么事可做,刘彻就问五阿哥和七阿哥,谁对工部感兴趣。

    五阿哥说他想去兵部,为大清开疆辟土。七阿哥便说他去工部也行。

    刘彻直接忽略后两个字,把他“发配”到戴梓哪儿。

    五阿哥瞬间后悔,说他也想去。

    刘彻权当没听见,眼神示意梁九功退朝。

    五阿哥拔腿去追刘彻。

    太子乐不可支。

    还未离去的七阿哥好奇不已,“太子二哥笑什么?”

    “笑五弟找虐。”四阿哥胤禛替他回答。

    七阿哥往乾清宫正殿的方向看了看,“汗阿玛要打五哥?”

    “汗阿玛的嘴巴比拳头厉害多了。”胤禛眼中堆满笑意,一点也不担心,“不信的话在这里等着,不出一刻,五弟不是满脸通红,就是一脸想哭的样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