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刘彻会这样想,主要是他对造/反这种事太熟悉。
梁九功连忙说:“也不是。”
“那是什么?快说。”刘彻道。
梁九功犹豫着说:“奴才没证据,那个挨打的人也没证据。”
刘彻听到这话,结合康熙的表情,立刻命侍卫和王以诚守在门外,屋里只剩他、梁九功和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康熙,“现在可以说了?”
“私盐。”梁九功道,“那些人说那个老头贩卖私盐,让他把盐交出来。那个老头说他没有贩卖,盐是他一个在海边的亲戚晒的。
“奴才就问,就算他贩卖私盐,也该把他送去见官,为何要打他。那个老头说,此地官商勾结,一起贩卖朝廷的盐。还说以往官府缴获的私盐,也多是交给跟他们关系好的商人卖掉。”
这种事刘彻遇到过,倒是一点也不意外,“你刚才为何不敢说?”
“牵扯的人有些多。”梁九功说着,小心翼翼看了看他,见他没发怒,才敢继续,“听那个老头的口气,江南半个官场的官员都牵扯其中。”
刘彻眉头微蹙,随即看向康熙,见他改盯着梁九功,“玄烨!”
作者有话要说: 困得睁不开眼了 康熙打了个哆嗦,回过神看到刘彻瞪着他。
“看什么呢?”刘彻心说, “别想维护贪官污吏。”
康熙苦笑, “朕何时维护他们?”
“纳兰明珠, 索额图不是?还有曹寅。”刘彻问道,“还要我一一列举出来?”
康熙:“曹寅的母亲照顾朕有功, 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功勋卓著,朕才一而再再而三容忍他们。”
“有窦婴的功劳大吗?”刘彻问。
康熙叹气,“拿你那时候的名臣比属于犯规。”
“他们不是人?”刘彻再问。
康熙张了张嘴,再次败下阵来,“你想怎么办?”
刘彻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因为康熙没有再试图狡辩, “官商勾结, 自然是先处置官。官不勾,商人也不敢给他们送钱。”
“江南官场盘根错节,你要有心理准备。”康熙道。
刘彻忍着想骂人的冲动, “有什么好准备的, 敢反抗就杀无赦。”
“你——”康熙抚着胸口, 别气,别气, “杀光了谁来帮你收税?盐税是全国赋税重要来源,没有之一。”
刘彻眨了眨眼睛,“这样啊。”
“废话。”康熙甩给他两个字。
刘彻:“梁九功,宣四贝勒和八贝勒火速前往杭州。”
“现在?”梁九功问,“那个老头和那些打人的人此时还在外面。”
刘彻点头表示自己没忘, “速去。朕等一下就带他们回行宫。”
“嗻。”梁九功退出去。
康熙立刻问,“让他俩过来干什么?”
“查案。胤禛有经验,眼里容不得沙子,老八聪明,长袖善舞,又都是你儿子,甭说扬州官员,两江总督也怕他们。他俩还查不清,我就把江南的盐政、盐运使、盐道全换了。”停顿一下,刘彻看着他,“宁可错杀,绝不放过!”
康熙浑身一震,“不怕血流成河?”
“大运河染红了才好,行走在上面的船看到血红的河水,就会想到贪/污受/贿的下场。”刘彻道。
康熙不解,“为何去杭州?”他们此时在扬州。
“打人的人要办,扬州要查,也要让他们误以为我查过,这事就过去了。”刘彻道,“你我到杭州见到胤禛和胤禩,让他俩留下来从杭州查起。”
康熙明白了,“现在回去?”
“等一下。”刘彻道,“光天化日之下敢打人,还没人敢上前劝阻,必然不是第一次。如今被你我的人捆住,知道或认识他们的人一定会去通风报信,看看谁先按耐不住过来捞人。”
康熙:“不用等,于公于私都是扬州知府。”
御前侍卫在扬州地界上弄出那么大动静,哪怕跟扬州知府没关系,他也该收到消息,继而猜到敢动那些人的必然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