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食神[重生]_作者:何枝(413)

2019-11-24 何枝

    经过三个月堪称传奇的期货操作,赵安当初投入市场的1.5亿已经翻了几倍。

    不要认为期货市场的钱好赚,哪怕赵安提前知晓这场战争的结果,还有宋桥教授这样的人形作弊器在一旁,赵安都因为资本狙击而险象环生,好几次都几近撕毁合约、全局崩盘。

    在金融市场中,那种无能为力,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一般人难以承受。很有可能在一夜之前,数亿身家荡然无存。

    期货市场的传奇故事很多,但是传奇之后,则是累累白骨。

    在期货市场共赢就是最大的谎言,期货本身不会创造财富,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游戏。

    所有人都是抱着这样的觉悟进入期货市场,所以赵安并没有任何的不忍心。

    现在反着和赵安投资期货合约的商人,他们最大的依仗便是华夏市场上大豆有价无市!没有任何一个大型企业愿意以成本价,或者仅仅高于成本价些许的价格出售大豆。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大豆的价格自然会高于最后的均衡值。

    这些投资者是看准了大企业为了市场份额不屑于赚这一点小钱,而国内的大豆商则坚持600灯塔币这个底线,在灯塔国大豆收获季节来临之前他们都不用太担心大豆的价格波动,他们已经达成了默认的约定。

    想要打破现在的僵局,唯一的办法就是往市场中投入足够的现货大豆,满足中小厂商的大豆需求。

    对于其他人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死局,但赵安手中一直藏着一张底牌没有使用,那就是大量的大豆现货!

    作为当初考察团的成员,赵安自然也将进出口银行提供的特别贷款全部用于购买黄豆。

    三大粮商要求以灯塔币进行结算,这是灯塔国调整进出口赤字的手段之一。

    而华夏为了经济的问题,一直在努力储蓄外汇,在刚刚给考察团提供了大量外汇带哭咽的情况下,国家不可能再提供大额外汇。

    除非企业自身就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才能够继续购买大豆。

    虽然华夏近几年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优势地位,但事实上华夏的产业结构十分畸形,食品类企业基本没有出口创汇的能力。

    创汇的产业大多是附加值低廉的制造业,而国家又要用外汇采购生物、信息、医疗、电子等高端产业设备,所以外汇一直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规划使用。

    在国/家并不认为需要继续大量采购大豆的情况下,食品企业很难筹备足额的外汇。

    哪怕国字头的几家企业也不可能,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政/府给国字头企业特别待遇,其他企业肯定会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团每个人手中掌握的大豆数量基本一致。

    投资商们在清楚赵安的身份之后,便暗中收集着食安的情况。知道食安一直没有销售大豆,也没有将大豆使用于加工行业,一直预防着赵安在关键的时候销售大豆,让大豆价格再次下滑。

    决定和赵安手中的大豆进行对冲操作,这些投机们直接建立了一个资金池。只要赵安有销售大豆的行为,他们就会进行反向操作,保证价格的稳定。

    他们自认为已经了解赵安手中的底牌,并且做好了应对措施。然而他们还算漏了一点,赵安手中或许没有足够的外汇,但是赵安的母亲手中有!

    从90年代初期便一直在进行贸易出口,尤其是98年之后,红秀食品丰富了调味料的种类,海外销售额不断上升。

    如果单纯的进出口企业因为资金周转的问题,在获得外汇之后也会通过银行转换为华夏币,从而扩大生产、再生产。

    但对于红秀食品而言并没有这个问题,红秀食品的高额利润足以支撑自身的发展,所以在赵安的建议下,红秀食品一直有进行外汇储备。

    储备的方式也很简单,购买大量的灯塔国国债、股票、基金、公司债券等等。在赵安的知道下,红秀食品的外汇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

    在赵安与三大粮商私下协商的过程之中,赵安同时以红秀食品的名义与三大粮商签订了进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