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达成协议之后,便唤丫鬟找掌柜要来笔墨,然后当着对方的面写下信件,随后交由对方手上,再借由对方之手送给伊尔根觉罗氏母女。这也算是她们展现出来的一种诚意。
看着彼此手中的信件,四福晋也好,八福晋也罢,脸上都带着一股期盼。
“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咱们就等着看结果吧!”八福晋笑意盈盈地道。
四福晋拿着手中的信件,点了点头道:“的确,这人就算运气再好,也不可能每次都好。”只要没了她完颜氏,爷不会再对她另眼相看,弘晖也不会再对她比她这个额娘更亲近。
“四嫂说得在理。”八福晋想着完颜氏每次都险险逃过一节的事,暗自咬牙,决定这一次若是出手,一定要安排的更完善一些。
两人就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会儿,虽然没有一下子拿出方案来,不过对此却是有着重考虑的。也正因为如此,她们这一出手,若不是听雨机灵,指不定她们就真的得手了。
瞧着时辰,两人也不多做耽搁,商量完就在酒楼里分了手,然后便各自回了府。只是相较于八福晋的实在,四福晋明显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般亲和,脸上满是冷硬和阴狠。
这不,八福晋将她的信第一时间送去了董鄂府,四福晋回府之后的第一件事则是找人将八福晋亲手写得信件模仿了一份,之后才以八福晋的名义将模仿后的信送去了董鄂府,至于八福晋亲手写得那封信,却是被四福晋收了起来,准备另作他用。
原本就不是什么亲密无间的姐妹和妯娌,合作只是因为暂时需要,会防一手在四福晋看来,那是理所当然。
第二百四十五章 忠勇郡王
京城里的局势一直很紧张,自太子复立后,争斗越演越烈,特别是太子反扑让各位阿哥都有损失,以至于局势越来越不平静,很多事情都一触即发。
一直保持着纵容态度的康熙也不知道是为了平衡还是为了补偿,在复立太子之后,在争斗最激烈之时,他突然下旨封三阿哥为和硕诚亲王、四阿哥为和硕雍亲王、五阿哥为和硕恒亲王,阿哥为淳郡王,九阿哥为忠勇郡王,十阿哥为敦郡王,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均为固山贝子,至于十四阿哥,似乎被康熙下意识地给遗忘了。
消息传来,京城里一片震动,就是婉兮也狠狠地吃了一惊,若不是得到这个消息,她都忘了太子复立之后还有阿哥们受封这件事。
上一世,似乎是太子一复立,三阿哥他们就立马被封为亲王,而胤禟只得了一个固山贝子的封号,从这里就能看出康熙对胤禟其实是有诸多不满的,否则为什么七阿哥是郡王,十阿哥是郡王,只他一个九阿哥是贝子,要知道八阿哥那是被厌弃所致,他呢?若非康熙心有不满,又何至于让胤禟处于这般尴尬的局面,另外被封为固山贝子的是十二阿哥和十四阿哥,十三阿哥则早就被关进了养蜂夹道。而这一世,一切都不一样了,时间上都有了变化,结果自然也有了变化,特别是胤禟,不仅被封为郡王,还得一个相较其他人而言比较特别的封号。
也对,这一世的胤禟早早地退出了争斗(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又一心一意为康熙办差,虽然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不过却将康熙心中那个与民争利的形象给转变成了忠心为国的好儿子形象。
其实仔细想想,也觉得胤禟对得起个郡王的位置。这几年,胤禟为了国库可做了不少贡献,可以说若不是有胤禟在,这国库早就让太子和八阿哥拿去当私库和人情了,哪里还像现在这样,任由康熙四处巡视,而没有半点压力。
说起来,康熙在位的这些年,朝中大事不断,先不提康熙频频出巡之事,就说各种战事,那是真心不少,但凡出战,这粮草也罢,军饷也好,都得国库掏银子。
可国库的银子真的多么?
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在胤禟接手之前,国库虽然不至于入不敷出,却也相差不远。若非如此,胤禟那段时间也不会一直泡在户部里干活,连家都回得少了。
就婉兮看来,这个忠勇郡王的名头给胤禟也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吧!
不管康熙是什么样的想法,但是最起码就凭这个封号能看出他对胤禟这些年的表现还是认可的。
各府受封,府里人自然是高兴的,至于太子和那些没有受封的阿哥心里怎么想,这些并不重要。倒是董鄂氏,自胤禟被封为郡王后,她的心情就一直不错,甚至连一直帮着玉惠的董鄂七十也对她客气不少。一时间,董鄂府的争斗似乎又从一边倒变成了旗鼓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