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将一切看眼里,之前他就知道太后对于婉兮是另眼相看的,却没有想到太后对她的重视都超出了老五,“皇额娘放心,只要这丫头不做不该做得事,朕一定保她安然无忧。”
“好,好,这就好。”太后闻言,连连点头,转头的瞬间看向一旁的胤祺。看着这个被她一手带大的孩子,细细嘱咐几句,就在众人以为她还有什么话要交代的时候,她突然唱起了歌。
那是一道蒙古小调,曲子悠扬,带着一股自由奔放的气息。
此刻的太后再无牵挂,她也好,孟古青姐姐也罢,只盼着长生天保佑她们的灵魂能回到科尔沁的草原上,让她们再看看那片天,再看看那片地,再像年少时一样骑马歌唱,无拘无束。
太后的歌声越来越小,越来越轻,直到再也听不到时,一旁的平嬷嬷小心地上前两步,伸手探了探太后的鼻息,“太后——”
“太后薨——”守在一旁的太监总管扯着嗓子说了一句,随后整个屋子顿时响起一片哭声。
康熙站在床榻边,脚步踉跄退后两步,久久未曾言语。他有预料到太后会离逝,却没有想到一切来得这么突然。眼下太后说走就走,对于心情原本就很复杂的康熙而言,这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只是碍于身份,康熙并没有当着众人的面将这股悲伤表现出来。
而殿内的人不知康熙的心思,一个哭得比一个伤心,就是不知道真心的有几个,想博取康熙注意的又有多少?
第四百零三章 无可救药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皇太后逝。
整个皇宫上上下下都弥漫着一股悲伤,触目所及之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宫里不管是谁,均是行色匆匆的,少有平日里那插科打诨的场面出现。从这里不难看出宫里的气氛较往常来说显得更为严谨了。
婉兮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所以并没有意识到宫里妃嫔、福晋以及命妇们看向她的目光较从前变了许多。若说以往还是有人看不上她的话,那么现在因着太后的临终托付和康熙的承诺,所有人都开始从前掂量起了婉兮的地位和份量。若婉兮仔细去看的话,不难看出一些人看向她的目光里少了不屑和挑衅,多了几分忌惮和讨好。
婉兮对此没什么特别的想法,这人情冷暖只要经历过的人就不会太在意这面上的事。毕竟因着这权势站在你面前的人,明日又不知道因为什么站到别人面前去了,所以着实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
太后的葬礼办得很隆重,由此能看出康熙对太后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正因为康熙的态度,妃嫔也好,命妇也罢,都不敢敷衍了事,个顶个哭得真,场面看起来倒是十分感人。
几日之后,结束守灵和哭丧的婉兮一回府就病了,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可没把胤禟他们给吓坏。好在御医看过之后说是没有大碍,否则就胤禟的性子,肯定是不管不顾地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守在她身边,毕竟这种事他也不是第一次做。
不过在这个当头,胤禟若真这样做,康熙怕是会忍不住毁了承诺,毕竟在康熙眼里,他的儿子,特别是他看重的儿子,眼里心里不该只有儿女私情。
婉兮却不知道这些,若是知道,她怕是要吐槽康熙的承诺没有丝毫作用力了。
平嬷嬷和豆嬷嬷的到来着实让清漪院里的人省了不少事,两人都不是那喜欢挑事的人,婉兮没有安排她们,她们也不急着插手,相反地很是安静,但是她们偶尔的一句话却让清漪院里的人豁然开朗。是矣,即便没有婉兮的嘱咐,清漪院里的人和平嬷嬷她们也相处甚好。
婉兮病情好转之后,听雨便将这些事情一一汇报给了婉兮,她一边将温水送到婉兮嘴边,一边低声说道:“两位嬷嬷都是睿智之人,做人做事不争不抢的,还指点奴婢们一些不足之处。只是近来后院的动静不少,特别是那刘姑娘,爷让人派去的那两位嬷嬷,似乎已经被她给收服了。表面看着一如从前,实际上这教授规矩什么已经成了摆设。”
婉兮精致的眉微微皱拧在了一起,她这几日身体不适,又心情悲伤,所以卧床静养这段时间,府里的事情都由听雨她们代为处理,除非必要,基本上是不会劳烦她的。偏生总有人不老实,比如这个差点让她忘到脑后的刘氏。
“林初九没有派人去查探过?能被林初九挑出来的嬷嬷,手段心性应该都不差,这么轻易就被收买?看来这人挑得不怎么样?”婉兮语气里带着几分犹疑,稍稍润了润喉咙的声音还透着些许沙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