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接受幕僚的意见,那只是开始,频繁地动脑子,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人才是主要的任务。胤祯见幕僚们沉吟片刻,纷纷献策,不管好与不好,总对得起他花大把的银子养着这些人。只是每每思及他的计划多半都失败,这心里不知不觉间,就憋了一口气。
这口气把胤祯哽得不行,他垂头看着自己的双手,心里想着之前听到的消息,心里不断地涌现出一丝不甘。若当时去西北的人是他,现在风风光光等着回京的人就是他了,怎么可能这般眼睁睁地等着看别人风光。只是当时的他太过短视,再加上胤禩的私心和德嫔的不作为,使得他失了机会,以至于现在只能避其锋芒。
好在胤祯并没有因此而钻进死胡同里,毕竟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再加上目前的局势严峻,他哪里还顾得上这些,目光转向几位幕僚,便吩咐道:“如今十哥他们马上就要回京了,宫里宫外都把目光放在他们身上,咱们趁此机会动手,十之八
九可成。只是得注意扫尾,毕竟这事真要让人抓着把柄,爷这边也不好应对。”
胤祯如今虽然算自立门户,但是胤禩说得那些话他都记在心里,正朝他预想的方向前进,这也是为什么胤禩之前会认为自己能控制胤祯的原因。只可惜胤祯在权势方面又有着超乎常人的占有欲,若非如此,胤禩又怎么会放弃这个捧了多年的弟弟。
“十四爷放心,奴才们定然会再三确认,至于人选,还得十四爷拿主意。”幕僚拱手冲着胤祯行了一礼,显然这几位都很了解胤祯爱做主的尿性,所以遇上要做主的事情,他们明知该怎么做也会事先问问他。
胤祯见他们如此上道,脸上的神情变得更为柔和了些,显然是很满意他们的举动,点了点头道:“恩。这件事爷会事先安排好的。”
幕僚们见他点头,便知道这事已经不需要他们再管了。毕竟他们只是幕僚,只管出主意,只管劝诫,并不管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反正他们就算是说了,胤祯也不一定会听从,所以为了避免出力不讨好还反而惹人厌的情况出现,他们一向是在适当的时候就选择闭嘴,即便这样会使事情失败,他们不能开口。
胤祯从书房里离开,便开始着手安排起来。德嫔那边还没有动静,可从他福晋的嘴里不难听出德嫔已经有所松动了,只要他再努力努力,他相信他与德嫔之间一定能回到从前。不过他要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十哥他们回京时,他安排的好戏。
第四百六十二章 提前进京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慢慢流逝,平日里可能没有注意,可是等注意到的时候,时间已经悄悄地过去了。
胤俄和胤祥从战事结束的那一刻就想着快点回京,不是因为他们急着炫耀自己的成功,而是想把他们做出来的成绩展示给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人去看。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亲人与亲人之间的认可。
同胤禩和胤祯不同,胤俄和胤祥把兄弟看得很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即便没有兄弟这一层关系,他们也得真心对待帮他们完成心愿的人,何况他们还是兄弟,从小一起长大,互相照顾的兄弟。
“老十三,爷怎么觉得越是靠近京城,爷这心里越慌啊!”胤俄骑着马,看着越来越熟悉的景致,咂巴着嘴儿,颇有一种近乡情怯之感。
胤祥同胤俄不一样,虽然兄弟俩同在边关历练,可是经手的事情却完全不一样。胤俄的性子简单,凡事直来直去的,能注意到的方面很少,而他不一样,他得注意周遭的各种情况,得打理各种关系,也得防着有人私下里玩猫腻。
如此,这一来二去的,他就是不长进也不行。何况他这人本就聪明,以往那些不着调的模样也仅仅只是一层保护色,再多就是因为他懒,不想掺和到里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几位兄长的心意,他都得全力以赴,将事情做到最好,所以这几年的经历让他沉稳不少,遇事再不像从前那般冲动了。
“十哥慌什么!咱们是打了胜战又不是打了败战,再说几年不见,弟弟倒是归心似箭,恨不能立马就见到皇阿玛他们,告诉他们,我们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胤祥只要一想到他们马上就要见到家人了,这心里就无比地激动,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也对!咱们这一趟收获不小,西北那边就算有人不老实,可短时间内难成气候,倒是不必太过担心,反而是四哥他们那边,虽说大势在四哥这边,但是八哥他们也不是好对付的,特别是老十四,跟条疯狗一样,逮谁咬谁,连敌我都不分的家伙,能有什么分寸。爷心里是真担心他又借着这个机会闹出什么事来!”胤俄一想到京城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这好心情顿时就消失得干干净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