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今天也在混吃等死_作者:断水刀(43)

2019-11-25 断水刀

    “你说了半天,这汤圆究竟是什么?听上去像是点心。”又有人接话。

    黄侍卫嘿嘿笑着:“汤圆其实就是咱们上元节吃的元宵,这是南边人的叫法。除了名字不同,它俩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吃元宵都是甜的,汤圆是甜咸馅料皆有。”

    唐煜想到宫中的黑芝麻和果仁馅的元宵,笑道:“吃了这么些年元宵,这东西还能有咸口的?”

    见唐煜接话,黄侍卫受到了鼓励:“不仅馅料不同,外皮还能不一样呢。这杨老丈卖的咸汤圆,外皮是拿艾叶拧出汁水,掺和在糯米粉里制成的。馅料是选用上等的猪肉,剔去筋膜后反复捶打以保证鲜嫩,再和上葱末酱油等调味料做的。煮好后,外皮青翠,内里粉红,要多好看有多好看。有食客赠了个名字给它,叫翡翠圆子。

    红为翡,绿为翠,这名字倒贴切。

    唐煜被黄侍卫这一番描述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既然不远,我们就去尝尝。吃完再去醉仙楼吧。”

    刘管家在一旁泪流满面,他还以为这位爷整个晚上都要在外面逛呢。长公主啊,老奴实在无能。

    众人依言而行,黄侍卫在前面带路。一盏茶的工夫,他停住了脚步。

    “怎么不走了啊?”

    黄侍卫困惑地摸了摸后脑勺:“杨老丈的扁担往常就搁在这里啊,我也就两个月没来,难道他换地方了?”

    侍卫同僚说:“不会是你记错了位置吧?”

    黄侍卫说:“我去问问,说不定是他今晚没出摊——大婶,卖馄炖的杨老丈您知道去哪了吗?”

    卖煮蚕豆的妇人说:“杨老丈生意好,如今不挑扁担卖了,叫了女儿女婿帮忙,一家人摆摊去了,是在太平坊,他女儿住那儿。”

    黄侍卫回头征询唐煜的意见:“公子,太平坊离这里倒不远,可是往那里去,我们离醉仙楼就远了。”

    唐煜说:“没事,走吧。”他对七弟唐煌的战斗力有信心,应该还能拖住安阳姑母一段时间。

    众人到了太平坊,仍旧没瞅见杨老丈的摊子。黄侍卫问了一圈发现竟没人知道,他这回是真急了。

    “刚才那个老娘们竟敢坑我们。”有侍卫撸起了袖子,想回去找人算账。

    唐煜忙拦下他:“罢了,是我与杨老丈的汤圆没有缘分。”

    “这位小哥,你找杨老丈的馄饨摊?”路人听到他们的对话,驻足问道。

    “是啊,跑了两个地方都没瞧见他。”黄侍卫接话道,他对自己多嘴多舌的行为表示十分后悔,随便带五皇子吃点什么不好,非要找什么汤圆。

    路人道:“可是巧了,我才从他那里过来,小哥你找错地方了,他的摊子在谢家巷。”

    黄侍卫千恩万谢地送走了路人,转头向唐煜请示道:“公子,时辰不早了,您看咱们是去谢家巷子还是去醉仙楼?”

    刘管家期待地看着唐煜。

    折腾了这么久,不吃到嘴里实在不甘心,唐煜想了想,道:“我们还是去谢家巷吧。”

    刘管家的脸灰了下去。

    一行人继续行进,到了谢家巷附近,隔了老远就看到巷口处挑着一个褐色的食幌,上面写着个大大的“杨”字,底下是一个简易的灶台,以及五六张桌子。

    可算找对地方了,黄侍卫满脸的激动,一马当先地走向杨老丈:“老丈,快快给我来两碗肉汤圆。”

    杨老丈正在给别的客人上菜呢,见熟客来了,放下碗赶紧出来招呼:“好久不见您了,又来照顾老头我的生意来了。”他说话的声音极大,显是有些耳背。

    黄侍卫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要求。

    杨老丈搓了搓手,为难地道:“实在对不住,最后两碗肉汤圆才卖出去。”

    黄侍卫快吐血了,恨不得揪着杨老丈的领子摇晃:“杨老丈,我也不瞒你,你看那边的人没有?我可不是自己一个人过来的。为了吃你一碗汤圆,我们今天已经跑了三个地方了。先去你挑担子的地方,你不在,又被个混人指到了太平坊,废了多少工夫才找到这里,现在你跟我说卖完了——这不是坑我吗。”